另一个因素是生活观念,欧美人在崇尚自由,在知道剩下的日子不多后,他们会选择旅行。一是不给子女增加负担,二是为了让自己余生的人生更为精彩,也就减少了卧病在床的人数。而中国人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说法。如果有选择,大部分人在老年后都会选择回到家乡,了结余生。卧病在床的老人人数差距,也就逐渐形成了。
对待疾病的态度不一样,欧美人在得知有病以后,更为积极一点。即便是大病缠身,也不愿让自己浑身插满管子,更不愿走到要人在身边喂食的地步。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活毫无自由可言,是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更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侵犯。
在我国则不一样,老人的选择权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子女手里。更多的老人在发现得了病后,后续的人生如何选择是子女说了算。身背“孝”的重任,无须过多考虑,都会选择继续救治,直到实在无法挽回。
本意也许是好的,但也要照顾老人内心的想法。不是每个老年人都愿意在床上度过余生,或者是浑身插满了管子,接受各种手术的折磨。也许这个时候的老人,更想要接触到阳光,更想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在生命走到尽头时,是选择在阳光下离去,还是躺在病床上在痛苦中走到终点,每个人都有进行选择的权利,在社会走到今天,“孝”的含义不应仅仅是给老人端茶送水,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更应该是尊重老人的每一个选择,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余生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