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是台湾特产,早在十七世纪,台湾砂糖即已外销。1900年以后,开始设立新式糖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政府将原由日人经营的大日本、台湾、明治及盐水港四制糖会社合并,组成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35年5月1日成立,为经济部所属国营事业。 民国41年至53年间,台湾砂糖出口值始终占外销品第一位,最高时曾占全部外汇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四。本公司每年为国家产制数亿美元价值之砂糖及副产品,缴纳为数可观之各种税捐。过去盛行种蔗年代,每年种蔗面积约十万公顷,与各糖厂订约之种蔗农户约十三至十五万户,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及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对台湾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甚大。 在台湾经济发展之初期,糖业促进台湾农村的繁荣,也带动台湾工业的发展,本公司对于台湾农业的现代化有示范及推动作用。民国53年以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变,糖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相对减低,但对国计民生,仍不失其重要性。 近年来,本公司积极拓展多角经营,为求企业永续发展,乃调整公司经营策略,并积极朝向以健康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模式,进行组织重组。于92年底至93年初,依产品属性区分为砂糖、量贩、生物科技、精致农业、畜殖、油品、休闲游憩以及商品营销等八个事业部,为加强配合政府农业政策,并持续提供国人安全、健康及优质之农产品及相关服务,台糖公司自103年7月1日成立农业经营处,另在总管理处辖下设有土地开发与资产营运,未来台糖土地将以只租不售为主。 虽然台糖转型依旧受限于国营事业的相关法规,但台糖从未放弃既有的优势,积极开发新的商机,例如精致农业部门,种植出品质称霸世界的兰花;还有导入生物科技,开发出多项健康产品,像台糖蚬精就成为市场第一品牌;畜产事业部研发畜养的台糖猪肉,更是消费者心目中安全卫生美味的代名词。 除了产品开发外,拥有庞大土地资源的台糖,也开始活化运用其庞大资产优势,像新竹(竹南部分)、台中、台南科技园区,都是向台糖取用土地,做为孕育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还有不少县市政府为了繁荣地方,与台糖合作进行土地重划、开发使用,创造了台糖、地方及民众「多赢」的局面,是直接带动台湾经济进步的动力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