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中医的书籍也非常的多,很多都是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信懂中医的人都清楚《伤寒论》。同时,对于少阳病的治疗,中医也是非常占优势的,而中医认为,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不要就认为胆有问题。
可以这样说,研究和学习中医的人他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进步其实都是有一点一滴的经验累积起来的。
文章指出了有些中医习惯以足六经解读伤寒六经的问题,并借自己的临床实践,提醒中医后学要深入思考“少阳病—小便利否—三焦—小柴胡”内在的联系,别只盯着胆。
伤寒入足经而不入手经
后世有谓伤寒六经皆指足之六经,殊不知麻黄汤证中麻黄与杏仁并用、承气汤证中大黄与芒硝并用,足以见其与手太阴、手阳明分别有涉。而当今之教材亦有厚此薄彼之嫌。
张寿甫称:夫伤寒之证固属于足经者多,而由足经以及手经者亦时有之。诚以人手足十二经,原无处不相贯通,是以六经分篇之中,每篇所列之证皆有连及手经之病。因此少阳证不能与足少阳胆之经腑证苟同。此外,当有手少阳三焦之证。
愚于临床遇一病人,始悟少阳三焦证之大概,兹列举于下。
好友之母,年五旬,患胃胀病二十余年,加重十余天。病因:其女婿因肝癌刚逝世不久,在生命的后20余天,主要由她来照料,因日夜操劳及心情郁郁寡欢,导致近日胃胀病加重。
主症: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家属在旁不断说其有冷胃(本地俗称),该病人也不断呼喝。兼症: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胸闷、心悸、气短、心烦难寐;纳呆、倦怠;口苦、咽干、恶心欲呕、喜太息;头痛、头晕;大便不通、便质时干时稀;四肢关节时有酸痛;身上肉多但松垮下垂;愁容满面、面色?白;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弦缓。
才开始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不是应该用理中丸、四逆汤这一类的药物,但是又想到,他是费了很大的时候到我这里来看病的,肯定不轻,所以应该细细的看看保证疗效才行。
便细细听其陈述症状,从头到尾皆有问题。见其有口苦之症,便怀疑是否为少阳证,心中默背《伤寒论》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前后相加少阳之七大主症,患者竟皆有之。唯“惧怕冷饮、冷食而胃脘部又时觉有烧灼感”可视为寒热往来之变通。又看其舌脉,支持少阳证。且其以脘腹胀满为主症,便又合以平胃散加减。
组方: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党参18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苏叶10克,香橼15克,生白芍18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丹参18克,炒山楂24克,炒麦芽24克,炙甘草3克。7剂 ,水煎服。
效果:患者当晚回家立即煎药一剂服下,次日清晨便打电话来报喜,述其服药之后,夜间起来小便7、8次,现胃脘胀满几乎全消,连连道谢。我也有些十分诧然,又嘱其将所剩服下,以资巩固。此后,曾见面一次,面色已转至红润有光泽。且至今逾一年,仍未复发。
经过这个案例之后,我们收获了很多,所以今天将它们分享一些,希望大家还能够指正。
该病人以“胃脘部胀满疼痛,如有巨石压迫”来诊,此正如伤寒少阳证之“心下支结” (出自柴胡桂枝汤证条文,意即胃脘部似有物支撑的症候),患者如有巨石重压之症重于此。笔者以手扪之,则并无癥瘕积聚于内,故虑其纯是一团水与气凝结于内,而令病人能有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