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养生方法,现在利用中医养生的人仍是很多,中医养生其实并不比西医差。其实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中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而且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中医的养生常识你们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医中的五行八卦的知识。
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
五行相生,“生”含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意义。相生的次序是:术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围生,循环不尽。因此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
“我生”两方而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叫“母予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土为火之予。余此类推。
五行相克:“克”台有制胜、制约和克服的意思。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联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以《内经》中又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和“所不胜”的关系。以火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那么金就是火之“所胜”,水就是火之“所不胜”。余此类推。
在中医学中,运用相生、相克的道理,主要说明人体内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统一协调关系,以维持生理活动平衡。相生与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而,投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没有克,就会过于亢盛,而破坏平衡。因此,相生中须寓有相克,相克中亦寓有相生,这样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协调平衡和发展变化。古人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相反相成,运动不息。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
从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中还可以看出,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相对的。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即事物消长发展的过程。消与长是相对的,都要通过相生相克的调节实现相对的协调平衡。这种相对平衡的循环运动,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变化与发展。
相乘;“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即过分的克制)。例如;木气偏亢,金不能对术加以正常克制时,过分的木便去过分克土,使土虚,则为“术乘土”。
相侮:“侮”是持强凌弱,有欺侮的意思(即反克),又称“反侮”。例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金克木,若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术就会反过来侮金。相乘与相侮是属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五行中任何一行发生太过和不及,都可使生与克失去平衡状态,制约生化的正常规律就遭到破环,而产生相乘相侮的贼害现象。在中医学中运用相乘,相侮的道理来说明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和转变规律。
五行学说
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当五行不能维持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通过调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药,可促进心身疾病的康复。
第一种观点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种物质的运动,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足造成的。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