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又被称为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每年中秋节人们都会从各个地方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度中秋,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赏桂花等都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各个地方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中秋佳节如何做才能健康度过?本期民福康养生中秋节专题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中秋相关的知识点~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讯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
到了节日的时候,多数人家都会大鱼大肉,此时会摄取很多的脂肪类食物,我们在这个时候要注意饮食的平衡,所摄取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不要超过植物性食物。还有在饮食方面主副食比例应该是营养平衡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疾病。人们的饮食搭配要荤素搭配平衡,这样能够激发人们的食欲,在吃食方面要保持营养平衡。节日期间食用鱼肉比食用猪、牛、羊肉与家禽更好。此外,冷热菜肴的口味应该要以甜味咸味巧调理,只有菜式的五味俱全才会胃口大开。主食的准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适当的准备一些馒头、水饺、米饭,这样才是比较好的,还有中秋节的时候要准备粥、汤、甜饮等食物,应该要经常变换,力求口味多样。
在所有节后综合征中,肠胃问题是人们大困扰。一方面大鱼大肉、开怀畅饮,让肠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又让肠胃饱经摧残,所以很多人在年后,会出现各种肠胃问题,比如消化不良、肚胀恶心还有神经性厌食等。营养学家提醒大家,中秋之后,都市人首先要调养肠胃,通过饮食让身体尽快恢复状态。中秋节之后的早晨好都能喝粥和汤,因为现在的大部分粥里面必不可少的就是蔬菜,蔬菜中含有着大量的维生素,所以早晨喝粥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粥也分为很多种,但无论是哪种粥,不仅能补充我们身体内的营养,在早晨还都能让我们神清气爽,舒心一上午。
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柿子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质,二者相遇,可凝固为鞣酸蛋白,不易消化,食物容易滞留在肠内发酵,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茶水可使蟹肉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故吃蟹时和吃蟹后一小时内忌饮茶水。冷饮冰水、冰激凌等冷饮属寒凉之物,故不能与蟹同食,食蟹后也不能即食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