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曝光的“黑外卖”、“黑作坊”事件,却让消费者认识到,若想在外卖的“汪洋大海”里点到干净、卫生的餐品,或许还需要“斗智斗勇”。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网络外卖订餐消费调查与评议”,调查了9大外卖平台100家餐厅,结果只有19家证照与实际相符。
躺在床上或是忙碌在桌前,手指点一点、选一选,人们马上就能享受到美食。便捷的操作、丰富的优惠活动让网络订餐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没有牌匾,甚至没有餐桌,一间不到70平方米的民宅,就是员工宿舍与厨房。或者一间车库经简单改装便能开始做“生意”。
不用自己出门,心仪的美食就能送到手,近几年,网络外卖订餐正逐渐流行。但是,网络菜单照片拍的漂亮,拿到手的食物也看起来不错。
在网上经营食品的餐饮企业,不仅要实名登记,而且如果法律要求必须获得许可方能经营的,还必须取得相关许可。网络第三方平台对此负有审核监督义务。
网络订餐监管漏洞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发现,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中公开的这些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背后却有很多问题:有的时间已经过期,有的经营地址不一致。
记者查阅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面显示美团外卖、到家美食会、美餐网等大部分企业经营范围是互联网技术,并无餐饮相关配送业务
外卖配送存在隐患食品安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时代是我们生活更加方便。上班族点餐已成为时尚。据工人日报对网上点餐情况作了深入报道。没保障的外卖,你还敢点吗?城市快节奏生活+互联网,带动了不少行业。
这些不断涌入市场的网络订餐平台,受到了许多“上班族”、“宅男宅女”们的追捧。在20日召开的第十六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上,记者发现,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多次被政协委员们关注。
10月1日,堪称“史上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已经正式实施了。值得注意得是,新法案明确了包括外卖平台在内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规定平台应对入驻的食品经营者实行实名登记。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湖北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做客民生在线网谈直播室,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主题和网民在线交流。
总局发布了《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网上销售食品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
微店现已成为违规网售食品的重灾区。据调查发现,在微店上仍有自制腊肉、蛋糕等食品在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业推出APP,将传统服务业与电子商务挂钩,实现“互联网+”的融合。
从10月1日起,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现在毕竟是网络时代,网上外卖订餐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监管死角。监管部门的眼睛别只盯着实体店,对使用较广的网站也应主动进行走访、抽查。
送餐电摩托,在都市里已经是司空见惯。手机上网,轻轻一点,饭菜送到,也是很多职场人的午餐选项。这些餐食是否安全,却令人怀疑。
消费者在订餐前要认真查看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上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同时查看其证照的相关信息,如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及联系电话等。
“自从加入了外卖网站平台,店里的销量比平时多了不少,周围一些上班族都不愿意出来吃饭,都会点外卖。现在我们店的外卖比之前增长了近3倍。”开始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据介绍,市人大2011年制定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明确规定上海摊贩的管理,比如由地方政府划出可以供摊贩经营的场所,可以允许摊贩从事经营,经营时间是24小时也可是部分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