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对人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类离不开糖供给能量。因此糖要吃,牙齿要保护。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吃完糖后刷牙和漱口,控制吃糖种类、吃糖时间。关于吃糖种类选择问题,许多资料认为,使用木糖醇类比蔗糖好,因为蔗糖容易进入牙菌斑,而且许多细菌都以蔗糖为底物,产生葡萄糖基转移酶。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认为,蔗糖是龋病的祸根。要强调两餐之间不要吃糖。有些人在两餐之间随便吃糖,把两餐之间吃糖作为充饥法,这对牙齿相当不利。吃糖后的防龋措施是刷牙或漱口。刷牙时间好在饭后5分钟以内。
(3)牙齿
牙齿是人体坚硬的组织。其坚硬程度能够承受各种食物的咀嚼压力。由于牙齿是咀嚼工具,因而常有食物残留在牙面和窝沟、点隙内,同时牙齿又受口腔潮湿环境、酸碱食物、各种消化酶和口腔多种细菌的影响,使牙齿硬组织结构遭到破坏,丧失其咀嚼功能。
牙齿丧失功能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牙齿排列和牙齿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移位、牙位不正等,均可引起食物嵌塞,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使牙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常见的是引起牙齿龋坏
牙齿龋坏是从牙菌斑开始的,那么,牙齿的结构对牙菌斑的形成有无影响?从临床上看,牙菌斑常附着在牙颈部及牙齿不易清洁的部位,如邻接面和窝沟、点隙内。牙冠隆突、切缘无菌斑存在,因其有自洁作用,牙菌斑不易粘附。自洁作用是牙齿影响牙菌斑形成的因素。
任何生物体都有自身保护功能,牙齿的自洁作用就是其保护功能,牙齿的保护功能对牙菌斑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临床还看到,牙齿的自洁作用还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牙列不齐、牙齿移位、牙位不正、牙齿紧密接触颊粘膜,有食物嵌塞时也是牙菌斑形成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如能经常清洗嵌物部位,并保证清洗质量,就不易形成牙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