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症状期是指头痛或先兆前的两天到两个小时。患者会出现的症状包括情绪变化、易怒、疲倦、嗜食、颈屑部肌肉僵硬、便秘或腹泻、对某些气味或对噪音变得特别敏感等。有先兆和无先兆的偏头痛都有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2先兆阶段
先兆发生在头痛发作之前,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60分钟。常见的是视觉影响。患者会见到闪光或光环。这种闪光通常在视野的中部出现,然后慢慢扩展至两边,呈Z形,可能是黑白色,又或者是彩色的线条。有部分人的偏头痛先兆甚至失去部分视野,或出现视力模糊。
触觉影响也是常见的偏头痛先兆。患者会感到手掌或手臂一侧岀现针刺样的疼痛,刺痛感会逐渐扩散至同一侧的面部和口鼻。刺痛出现后,会出现肌肉麻木的情况。偏头痛的先兆阶段还可岀现语言错乱、头晕等症状。
3疼痛阶段
典型头痛是单侧的跳痛,疼痛由轻彻逐渐变得剧烈,偏头痛发作初期通常疼痛轻微,但殪着体力活动增多,头痛会变得剧烈,所以大部分患者头痛一发作都倾向立刻体息。虽然称为“偏”头痛,但头痛也可以同时出现于两侧,更可以伴有颈部疼痛。如果偏头痛发作前并无上述的先兆阶段,即无先兆偏头痛。
头痛发作多是单侧的。头痛时,多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嘌心呕吐、畏光、恐声易怒等情况,甚至可出现天旋地转般的眩晕。
偏头痛发作时间通常持续4至72小时。头痛的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一生只发生几次,有些人则可能一周发作好几次也不定。
4后期症状阶段
偏头痛阶段过后,有些后期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头痛曾发作的部位在这段时间会出现酸痛,患者或会感到疲劳、胃口差等。
并非所有偏头痛患者都会出现上的阶段。按照是否有“先兆阶段”,可以简单地将常见的备头痛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类。详细的偏头痛分类可以参考国际头痛协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的分类。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肝风、痰浊、血淤等方面辩证论治。如肝阳上亢,风火为患的头风,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呈跳痛或胀痛,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羚羊角粉、钩藤等。对于头痛时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者,一般为虚寒证,可用吴茱萸汤治疗。不同证候要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一般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要强调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人头痛的特点选择中成药。肝风所致的头痛反复发作,可以选用复方羊角颗粒;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的偏头痛可以服用天麻钩藤颗粒;头痛剧烈,心烦不宁者可以服用安脑丸,每次1丸,每日2次;对于肝阳上亢,淤血阻络者可以选择镇脑宁、正天丸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辨证选用一些具有其他作用的中成药。如女性患者常在经期前发作偏头痛,可以配合服用加味逍遥丸或逍遥颗粒;头痛时手足发凉,或平素怕冷,手足不温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经常咽干口渴,手脚心发热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感冒后诱发偏头痛发作时可以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调颗粒治疗。
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偏头痛发作的缓解期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起到延长发作周期、减少发作频率的作用,在发作时则可减轻疼痛程度。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偏头痛患者可以选择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不可到江湖游医处、条件差的小诊所治疗。
偏头痛发作时,采取按摩的方法可以缓解或减轻疼痛,方法简便易行。如可以采用推三点的方法。三点是指神庭穴、头维穴、太阳穴(神庭穴在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头维穴在前额发际拐角处上约半寸,按压其周围有些疼痛感的就是此穴;太阳穴在眉稍和外眼角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具体操作方法:先推神庭,用双拇指交替进行,从头发尖过神庭穴,入发际1寸,用力推10次;然后推太阳穴,双拇指分别用力按住太阳穴,用力推到耳尖为止,推10次;后推头维穴,双拇指分别用力推头维穴10次。
中药洗足取川芎、牛膝、菊花各15克,白芷、苍术各10克,细辛3克,石膏5克,煎汤熏洗双足,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饮浓薄荷茶取干薄荷叶15克(鲜品加倍),加入茶壶内,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服用,早晚各服1次;或用鲜薄荷叶放在温水中浸泡15分钟,取叶敷于太阳穴或头痛之处,1日数次吃枸杞叶蛋每次用鲜枸杞叶7~9片,洗净切碎,打入鸡蛋1个搅拌均匀,锅内加花生油1汤匙,每日早餐时炒食,连用1个月。
总结:刚刚已经了解过了偏头痛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也知道偏头痛的症状和治疗的方式。偏头痛一般是不好治愈的,会出现经常发作的情况。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在精神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和作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