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桂枝熬制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对颈椎病、肩周炎及其过敏性疾病、妇科病,甚至心动过速,多发性动脉炎、神经性头痛、软组织损伤等等都有一定疗效,那么桂枝汤方主要有哪些中药组成呢?
简介
【处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
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
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
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
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