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 武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武术能够在我国这么广袤的土地上流传了几千年,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所在,武术作为一种体系,里面包含了很多东西,内功心法,招式,兵器等等,综合起来很多,并不只是单一的练几个招式,就叫做武术了,它的里面需要了解的东西还很多。

  在现在世界上这么多的运动,搏击中,武术依然能够经久不衰,这说明了什么,还是证明了武术本身的价值所在,即便是现在很多的一些搏击手段,也都是从武术中演变过来的,它可以说是现代搏击的始祖,并且还具有现代搏击所没有的独特的内涵,积累了五千年历史的武术自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一、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很大,包罗了许多传统思想及学说流派,影响较大者有道家哲学、周易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哲理以及孙子哲学等几个方面。我们将从古典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武术的思想渊源。

  古典哲学的本体论 我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气”是“道”的体现,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在古代武术理论中,“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如武术功能、神韵、绝技等,均为“气”的演化与体现。由于生命的盛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决定着生命状态的优劣,因而“气”也被视为武术养生的理论基点。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范畴。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寻求发展。

  武术的认识论基础 “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知与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经常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而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的宗旨。而武术的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意思是说,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因而,中国武术便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等原则。

  中国古典哲学对武术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他如基于周易哲学的武术阴阳观,以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八卦掌,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思想原则的形意拳,以太极哲理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及以孙子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技击战术观等,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二、浓郁的武德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上早的、带有条款性的武德记载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安民、和众、丰财”。这是对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逐渐形成了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孔孟仁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学中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既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内含着残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规范行为。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当代武术本着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手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中国武术 兵器 武术的自我修养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