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很多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太极拳的好处吸引了众多养生爱好者。太极拳教学也广受欢迎,小编今天就告诉您吴氏太极拳与养生的关系,如何助我们延年益寿,下面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
吴式太极拳与健康长寿
练习太极拳有很多的好处,在养生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疗效,请看如下具体方面。
1、以体育锻炼的形式,促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吸收养料和排泄废料;
2、使心、肺、肝、肾等脏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锻炼,保持其功能活跃,促使达到健康保健作用;
3、抗衰老:因为练习太极拳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所以,大大的降低了抗衰老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自由基很少产生,因为自然存在的物质中,原子上的电子是以化学键的方式成对配制的,每一个电子都有磁自旋运动。它与其配对的另一个电的磁自旋运动力量相等,方向相向。这一点十分符合中国古代太极学说的,即是 “太极运动”。
目前在科学界认为“自由基”的产生是导致人类衰老及一些疾病,如肿瘤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即是,自由基+类脂质过氧化+脂褐素蓄积十细胞衰老 (死亡)。
人类体内有一些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自由基。由于在衰老过程中含量下降,导致清除能力降低等原因,同时细胞的衰老也影响代谢的减退,均是导致衰老因素的产生。
练习太极拳能够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保持旺盛,使机体达到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永葆青春。
目前在吴式太极拳内部关于“斜中寓正”的提法有不同的争论,我对“斜中寓正”是这样认识的:
第一,“斜中寓正”的“斜”,不能理解为重心超出体外,迟滞不稳的那种“斜”
练拳时更不能出现前俯后仰的姿势。这里所说的“斜”,是要求在单腿负重,重心垂直的定势时,非负重的另一条腿向斜后方或斜前方自然舒伸。
从外形上看从头顶到脚跟是一条斜线,但是斜线内的主体是中正的。
即两脚正(前后两脚尖基本朝前),两肩、两胯正,两乳头与地面垂直,头向上虚领,下颌微收,负重腿的鼻子尖、膝盖尖、足大趾尖上下垂直相照,意想小腹放在大腿上。非负重腿能抬而不抬。所以叫“斜中寓正”。
“斜中寓正”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以斜助正”,斜腿就象电线杆的拉纤或一根立柱的斜撑一样,对负重腿起到助稳和助灵作用。
第二,“斜中寓正”的“斜”还可以理解为有“倾向”之意
即凡是两腿出现一正一斜时,思想上必须把意念完全放在中正的腿上,斜腿要为正腿服务。要向正腿倾斜。
第三,“斜中寓正”符合“对立统一”的哲理
从技击的实践看,我发力向前推击对方时,意念必须放在背后而不能放在前面;反之对方从背后推我时,我一想前面,对方就推不动了;向左蹬脚时意念在右掌,向右蹬脚时则意念在左掌。
只有这样做重心才能稳定,发腿才能有力。没有这种意念的倾向,只求“中正安舒”,稳定性和力量都不会获得佳效果。
练拳或实战中前进后退,左右变化时,要在保证单腿负重且“中正安舒”的前提下,意念上稍稍有点前、后、左、右的倾向。
即向前迈步意念倾向后腿,向后撤步意念倾向前腿,向右移动意念在左,向左移动意念在右,向上而寄寓下意,向下寄寓上意。
所以“斜中寓正”可以全面解释为“正中有斜,斜中寓正,正斜相依,阴阳互助”。
“斜中寓正”正好充分表现出太极拳的哲理性。
“斜中寓正”的提法,对加强太极拳体、用过程中肢体的稳定性、灵活性,对加快前进速度,加大向前的冲击力和向后的吸化力,是科学有益的。
第四,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都能证明
只求“中正安舒”,是无所作为的。只有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清醒的、有目标的倾斜,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小到天平称重如果秤砣不肯离开准星,就称不起所添加的重量;滚动的车轮如果没有向前或向后的驱动之力就会停滞不前;向前行走必须有后腿的撑力,向后倒退则必须有前腿的撑力等等。
大到国家的富裕农民的政策,特区的开放,西部的开发等等,都是倾斜之力的作用。吴式太极拳要求的“斜中寓正”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