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 太极拳鉴赏和理论研究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修炼太极拳要熟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在太极拳练习中,保持动作连贯性,这样才能避免僵硬。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下面随着太极拳论,学习太极拳鉴赏和理论研究。

  太极拳鉴赏和理论研究

  练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持久的练习,才能领会到太极拳的深层含义。

  练了这些年拳,怎样才算打出了一套好的拳路?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同的传承,师承又各有区别,其中理念的不同,对拳感悟的差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此我只有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谈出些许自以为是的鉴赏方法,仅供参考。

  首先,我是练杨式太极拳108式的,属中架,传自武汇川一脉。此架的特点是杨健候,杨班候老先生亲传,经杨澄甫老先生改变成具有健身,养生特点的太极拳了。

  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具有休闲养生的作用,太极拳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更顺畅。

  融入了武汇川师爷的厚重大方,气宜鼓荡,转承结合更圆润注重演化的特点。经武贵卿老师加入了更为细腻柔松的手法,我们俩兄弟又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了劲路的加强,于是形成了目前的套路中正,饱滿,松沉,稳健,鼓荡,转承接合丰富的特点。

  二个人一百年的拳龄,造就了我们兄弟不断相互切础,探索,相互的提高。在这种追求中形成了大同小异的格局,拳路相同,劲路不同的各自风格,由此也证实了“一人一太极”的说法。

  一,中正

  作为一个拳架,其第一个标准即是中正,这是普世的标准。任何高雅行为,高雅艺术都会以此为首要标准。在太极拳里的中就是立身中正,不失中,守中,行中,用中。无论出步,行架,开阖,都要严格守中,尽量不失中。“用中”的优势在于行正。培养守中意识,养成护中习惯是太极拳至要。

  想要提升太极拳水平,首先要保持立身中正,即身体要保持不偏不倚,这样才能使动作连贯缠绵。

  守中意识在拳架中的反映是;上下相随,左右相顾,前后俱到。在架形动作上不捆不散,腿到——身到——腰到——手到。还要眼到、意到、神到。无过无不及。这是一个熟练的过程,习惯的使然。 “持中”是拳架的整体风貌,中而不偏,中而不歪,是很吃功夫的。在于腰腿的实沉,上身的松柔。

  没有腰腿功夫:是没有中可言的。中而不正,难以有中,所以中、正.是如影相随的伙伴,“立如秤准”就是正的标杆。正的原则在于自然,正而不僵,正而不偏。其犹如领正的头颅,下坠的肩肘,松沉的腰胯。好比鱼线垂钓,掤而不紧,疏而不散,持中而不僵,见劲不见力使劲。

  “正”是八面支撑的正,头正,肩平,身正,胸含,背拔,腰松,胯沉,不叠臀,不塌腰,不跪膝,膝不过脚尖,前不凸胯,后不露肘。正而不阿,不拘不偻,不仰不俯。以腰为轴,呑吐提沉,不偏不倚。 “正而不滞”是功夫,是积累,是真实。 其结点在腰胯。风韵:所形成的"韵致”是使人倾倒的原因。

  二,绵绵不断

  太极拳需要绵绵不断,不仅表现在拳路上,更需表现在劲路上,势头上,因此要求;绵绵不断,劲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这就要求动作流畅,意识通达,神情闲适。太极拳里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承过渡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这款杨式太极拳之特点就是注重过渡动作结合,这个过渡结合动作呈现以下特点; 顺——顺接上下式动作,要求;式接、意连、势传。

  以顺势为主,势不顺则意就难连,式就可想而知了。接——前后相接,上下相接,左右相接,精气神相接。 连——沉提相连,动静相连,虚实相连。合——内三合,外三合,浑然一体,一致劲。转承的要点;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开阖有序,收放自如。绵绵不断与其说是熟练的表达,不如说是意识的反射,得机得势的连接。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太极拳论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