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的情况
第一就是保持姿势的状态膝关节与足尖方向要一致
练拳先要慢慢练,放松练,即使是发力的动作如掩手弘锤也不要发力打出,只要打出发力的意念就好了,因为很多初学者还未学懂得放松,拳架不够松、柔,胡乱发劲,只会发出的是死劲,而不是弹抖劲,这样练习难于去僵求松,且发力过程容易对膝关节造成慢性损伤。
拳架要练的够熟练、松柔了,才可发劲。
其二,练习者如果是年轻力壮可直接从低架练起
但是如果年纪较大或身体瘦弱者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建议先从高架练起,即拳架不必要求太低,只要能做到重心的虚实变化就可,还可以练习站桩作为辅助练习,初时每次站桩的时间不用太长,适可而止,慢慢增加练习时间。
通过这些锻炼时间长了下肢的力量可以得到明显的加强,这样拳架可练的低些,简单说,就是拳架先从高练起,时间长了,练低架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那么吃力了,而且拳架也会比较松柔。
因为有的练习者在初练时练低架,虽然动作可以基本做到,但完成的比较吃力,拳架就缺发松柔,比较僵、滞、劲断而不连续,而从高架练起不会那么吃力,放松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很可能是错误的理解圆裆开胯,用膝盖外撑来造成圆裆的感觉,结果变成膝盖过分外掰,自己扭伤自己。
练太极拳如何预防膝盖受伤
一是重心下沉时,忘掉膝盖
意想委中穴(我们常说的膝盖后面的腿窝处),意想重心从两腿内侧下沉,两臀会自然前贴,膝盖顿时感到空无。千万不能意想重心从膝盖走,否则膝盖必伤。经常想委中穴,经常想重心从腿内侧下,时间长了,便会形成生理反射,膝盖自然忘掉。
二是虚实转换时,要先减后增
举个例子,比如左脚为实,右脚为虚,若想实变虚,不能依靠身体腰跨的平衡移动来实现,这不符合太极之阴阳变化原理。实际中,应该这样转化。比如搬拦捶在腿脚的虚实变化中,虚灵顶劲,意象命门穴,眼神微微向上发散(只是眼神,头不能动),这时,在转换过程中,忘掉虚脚,意象实脚之重力慢慢减去,直到减到为零,这样,重心便自然而然的慢慢移到虚脚上,膝盖就避免了因为腰跨平移而受到的过快的重心转换的压力。实际上,这也符合太极拳的阴阳变化。通过腰跨平移来转化虚实,很容易使膝盖受伤。
三是弓步时,膝盖好不要超过太冲穴
即脚背大拇指、二拇指两指跟部处。有人说不要超过脚尖,经过实践,若膝盖与脚尖长时垂直,膝盖承受的重力依然很大,对膝盖仍有伤害。
四是行拳时,架子不易太低
若小腿与地面垂直,那么大腿和小腿构成的角为120—135度比较适合。当然,功力深厚者甚至可以达到170度,但是好不要超过180度,否则对膝盖损害太大。有些中老年人,好架子高些,不要做太低的下势,弊大于利。
现在许多教太极拳的人,为了追求美感,追求形式,膝盖弯曲太大,搞得不少人膝盖疼。其实,真正的太极拳,不在于形,而在于意。太极拳真义《授秘歌》说: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身透空,内外合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泉清水静,心死神活。翻江搅海,元气流动。尽性立命,神定气足。
五是治疗膝盖疼的秘方,跪膝
跪膝,动作和汉朝官员的姿势相仿,膝盖下垫块软垫,或者跪在窗上,以膝盖为脚,原地上下提动。提动一会,然后就直起身,坐在脚后跟上一会,然后再提动膝盖。这样,可以迅速打通膝盖的气血,保养膝盖,治疗疼痛。跪膝的时间,5分钟即可。当然,即使自己膝盖不疼,经常跪膝,对膝盖、养生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由于膝关节疼痛会严重地影响姿势动作的准确,从而阻碍拳艺的进步和提高,使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以至于放弃练拳。这就要求我们太极拳的教练要对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运动解剖学有所了解,要正确地、系统地、科学地去练习太极拳。
要做到在练出一身好功夫的同时,练出一个好身体,不能功夫练上身了,身体却练坏了,所以练真功与养生同样重要。只有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才能练出一个强健的体魄,让太极拳成为我们佳的健身方式,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太极拳练习是不会伤了膝盖的,只要力度把握的好,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项目。不仅健身而且对我们的养心非常好,太极拳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一直流传至今,一定有它所存在的原由,因此,学习太极拳是个慢学的运动,不要急于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