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对调身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在“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功不成”的古语中,包括姿势与动作两部分。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反映了早期气功调身方式的多样性,其中似乎也可见到太极拳的某些“影子”。但无论是难度还是对身体各部作用的广度,气功均不如太极拳,故太极拳的形体动作可谓“源于气功又高于气功”。
至于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等的形体要求与特点,太极拳与气功完全一致。
在“三调”合一方面,气功认为“调身、调息、调心,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要“令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乘越,和融不二”,即有“三调融一”或“三调合一”的练功要求。
太极拳虽没有相似的文字,但也有类似的要求,《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通,宜鼓荡,神宜内敛”。
《太极拳之练习谈》的“以意运臂,以气贯指”等“拳手”之论,及太极拳特点中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等,都含有三调合一的意思。
四、练好单式
太极拳入门的套路是由多个不同或相同的单式组成的。姿势正确、动作规范的单式,是学练好相关套路的重要基础。
单式是身、眼、手、法、步按武术攻防要求组合而成的,其中包含着动与定二式。动式是一个单式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动作转换过程,而定式则是结束瞬间所处的姿势。
以“揽雀尾”为例,动作开始时的手法为掤式,中间经过捋挤式的有机转换,后定式为按式;而步法则以虚步、弓步相配合,后定式为弓步;身法则是以平行移动加旋腰转臂配合手法来完成整个动作的。
太极拳入门学练单式要弄清其中的拳理拳法,如“揽雀尾”式中的捋法为什么要向自身的左侧或右侧运行?掤劲向上不能丢,挤劲平行,而按劲向下以及它们之间的攻防关系,都需要在单式的学练过程中来加以解决。
学练单式,动作一定要到位,一举手、一投足,都要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既不要过分,也不能不到位。
习练单式是学练太极拳人门的关键,要认真细致地准确掌握好每一招每一式,套路的学练定将水到渠成。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出现了不少冠以“太极”的气功功法,如太极内功、太极动功、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太极运气功(法)、太极气功十八式、太极气功十三桩仔细分析这些功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太极拳的某一架式为基础编排而成。如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以杨式太极拳中架为基础,并以绵绵不断的抽丝劲为主要特点。此类功法的操作、作用与太极拳非常相似,习练者也都需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否则难以把握其要领。
二是“移植”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并将其“配上”特定的气功调息、调心方法。如太极气功十八式中的起始调息、马步云手、定步倒卷肱、按掌平气等。
太极气功十三式中的起式、十字手等,基本上是从太极拳中“复制”而来。此类功法的运动量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年老体弱者学练。
三是参照太极拳的某些特点,设计气功三调的操作,或以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设计气功的调息操作,再配以相应的调息与调心操作。多数“太极”类功法均属这种类型。
此类功法的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作用也难以评说;动作往往比较简单,其中不少还有明显“拼凑”的痕迹,一般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行,可谓“各领风骚二三年”。
步形有弓、马、虚、仆、叉、歇、丁和独立步等等。要正确掌握步形,每种步形都应站粧习练。其步法有进步、退步、跟步、撤步、摆步、碾步、扣步与开步等等。
太极拳入门的步法完全是以旋腰展胯来带动的。要求迈步如猫行,其过程是腰带胯,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小腿带脚,轻提起,再向前轻放脚,重心从后脚逐步转移至前脚,行进如履薄冰。不要犯提起蹬脚,落步打夯,虚实不分,出现双滞的大忌。
总之,只要用心学,认真练,努力不懈,就可以正确掌握太极拳的身、眼、手、法、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对太极拳和气功之间的异同之处已有了解,通过修炼太极气功可以增强体质,练习太极气功也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项非常完美的养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