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练习太极拳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升自身修为,下面随着太极拳,学习太极拳崇尚自然可树立和谐观念。
太极拳崇尚自然可树立和谐观念
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的拳术,太极拳的哲学理论是阴阳学说,以阴阳为理论基础,也以阴阳为行拳根本。
谓之“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陈鑫太极拳》)。 来自“养生主”太极拳阴阳学说是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由无极而生太极,阴阳对转,化生万物。其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同样对应,人身一“小太极”,自然一“大太极”,两者应当和谐,人应“道法自然”(《老子》),泰戈尔称之为东方文明要素。
太极拳正是以“道法自然”为指导思想,请多要领合起来的整体要求,符合人的生理,符合运动规律,符合自然,符合道德原则。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学会放松,初学太极拳者要学会放松身体,然后放松思想,做到完全放松。
首先,太极拳从技术上要求松净自然,无拘无束,“全身处处毫无牵制”,“动静作势,纯任自然”,胸部微含而宽舒自然,松腰敛臀,“无使有凹凸,无使有缺陷”;运行中,“调息绵绵”,呼吸要顺其自然,行拳要圆活流畅,随屈就伸,做到“屈伸开合听自由”(《十三势歌》);运动中以意导动,遵循自然而不任意作为。
从宏观的太极论中,更为强调拳理与“天道”的一致性。太极拳先哲陈鑫说:“打拳皆随天机动宕,太极原象皆自吾身流露”,“阖辟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太极拳中的虚实、闭合、刚柔等变化,处处包含了阴阳对转,故“习太极拳须悟阴阳要义”(《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使人与天有浑然相通之妙。
其实,中国人并不仅仅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与自然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人生理想、人生觉悟的学说,将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协三合为一,“天道”与人性(道德原则)一致起来。认为“因为私欲作怪,人往往以小我为我,私欲才会带来烦忧、困惑”,主张以“天人合一”为“诚明”,提高道德修养。当西方科技日益发达的时候,伴同着文化也随之加剧,个人的焦虑、苦恼、孤独感导致那种脱离世界“神人合一”观念的加强,相对来说,引导人如何与自然、社会相处的“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一种入世之学,必然引起人们的向往。
太极拳崇尚自然,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处处体现了太极拳的自然之道,练习太极拳能提高心理素质。
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的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与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这种和谐不仅可以排遣忧虑、忘掉烦恼、抛却浮躁,还可使人的身心升华一种轻松自如的境界,对陶冶人的风仪、格调、内在心境是颇有裨益的。
当然,人处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置于一种“世外桃园”,太极拳这种修性效应也只能是一个调节,启迪引导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应遵循自然规律,适应自然。这正是伏尔泰所说的,哲学家们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太极拳在行拳中还强调“中正”,“不偏不倚”,“无论而不及”的适中,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动中求静,阴阳相生,浑然一体,达到一种中和的完美。把人的和谐观念纳入一个新的框架,正是“致中和”、“中庸之道”的伦理观念推行。这种处世之学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西方人那种极端主义会带来一种新的思考。一种局面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它的原面,无过而不及的信念可以使人们在成功时谦虚谨慎,在苦难中坚韧不拔,以柔弱胜刚强。
练太极拳对身体的调节作用
意气神经的调节
太极拳主张在无助无忘的无为状态下,以意带形,形意合一。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是内家武术的共同追求,即主宰于内,副佐于外。意是意识、意趣、意境等意思。
如果锻炼时几个方面都照顾周到,到了一定阶段,就会进入一种有气感的状态,内气鼓荡,周身舒泰。意气方面,包含内容丰富,但整体圆融的意境可能为重要,它将极大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松柔肌体的放松
太极拳要求行功走架时全身“松净”,这样将能使人身心共同放松,而后真气周流全身,所谓“松松松,松才能通”,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你一开始不能如意臻极浑圆的意境,即使把太极拳仅仅当作是柔软体操,它也可以让你舒筋活血,使穴位和经络畅通无阻。况且,松不仅能通,而且能沉,气沉丹田,中气充足;松不仅能沉,而且能和,让你和气于中,安适于外。松松空空,其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