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拳可用作防身。太极拳教程对太极推手有详细的讲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太极推手用意不用力的方法,下面随着太极推手练习一下吧!
太极推手用意不用力的三大方法
纵观历史舞台,太极拳的魅力无所不在,常练太极拳的人精神焕发,面色红润,太极推手在其中起着巨大作用。
(一)注意力要集中,静下来
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要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精神贯注,既严肃又活泼,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则很难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松,不用拙力
初学太极拳,往往心情紧张,周身僵滞,所以须从舒松柔和入手。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大限度的放松。
在练习太极推手时,要避免拙力和僵劲,除了按要求用力外,身体各个部位肌肉也要尽量放松,使身体全身舒展开来。
松,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专用名词,它是无限度的,松应逐步与心、意、气、神相联系。
(三)技巧
对于太极拳来说,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极名家、我的师公洪均生先生曾说:“学拳,特别是陈式拳,的确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与巧相结合,不能偏废”。
“学太极拳应有合乎太极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挥肢体按太极拳套路的法来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运用,而不用拙力。并且通过持久锻炼产生合理的巧与力来,这就是缠丝劲,或内劲”。
平时学拳要求姿势正确,就是使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与时间、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实际都是随对方来劲向自身左右两方引进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练好,才能达到刚柔相济,进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圆运动”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以“太极图说”作为基本理论。在明代王夫之《思向录外篇》有这样的解释:“绘太极图,无己而绘一圆圈尔,殊矣”。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运动用力的情况与太极图形相形象,太极拳由此而得名颇有道理。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圆圈所构成。拳谚曰:“圈是周身转”、“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足随手运,圆转如神”等此圆或圈的运动。
即为太极拳“圆运动”,其内含“阴阳”之两力,作极为缠绵曲折的旋转运动,“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是指圆运动的形式而已。其圆运动是在大螺旋式和无数小螺旋式的发展路线上形成的。
其中多以平圆、立圆、顺圆、逆圆、大圆、小圆及半圆作为进退、起落和旋转的运动形式,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变化着、使“圆运动”构成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圆运动”具有“攻防兼备”之特色
太极拳圆运动即有走化(架招)又有攻击,故太极拳有“攻防兼备”之特色。练习者常以圆运动作为探询对手虚实和进攻意向的侦察手段,掌握有利时机,灵活转换,随曲就伸,虚实并举,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太极拳实战中,讲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学会后发制人,没有一个拳者告诉自己的学生先发制人,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如陈式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是右引左击,兼上引下击;“云手”则是左右一引一击;“高探马”为左肱背折肘法;“单鞭”又为其顺转左右引击。从而可以概括,太极拳圆运动的精华乃“攻防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