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许多初学太极拳者会太过于注重姿势,导致气血不畅,出现气喘的现象。太极拳教程对如何学好太极拳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练太极拳要掌握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是一项动无不动的全身运动,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掌握用意不用力,否则很难学好太极拳。
打拳“用意不用力”,动使肢体作出各种姿势动作,这是很轻的动作,身体中静的要素,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引起变化。这样一来,动与静就同时统一存在于身体之中,成为“动中有静”。
接着动静转化为静动“用意不用力”,静使肢体作出姿势动作,静与动也同时统一存在身体之中,成为“静中有动”。这种“用意不用力”的动法,便是动静统一的条件。动静同是“用意不用力”的动法。动法相同,动静才成为平衡统一的。
太极拳用意可以帮助我们身体放松,这样能缓解大脑疲劳,有助于调节大脑神经,降低换上高血压的机率。
太极拳学练到一定程度,打拳半小时或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每分钟心率始终是相同的,没有波动变化的。对此可在打拳预备式时,与打拳收势结束后,分别测测自己脉搏,两者每分钟次数是相同的,即可证明太极拳是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过程。
身体的动静,又是多种多样的,打拳时“动则是实”,“静则是虚”,不是别的其他动静,别的动静是统一不起来的,也衔接不起来,只有实虚的动静,才能统一起来,相互转化衔接起来,多次循环往复,成为太极拳过程。
先辈拳家说:虚实开合是为拳经,经是经久不变的。这是说“实虚开合”,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特殊本质”。由此可知,太极拳是“太极”派生事物之一,不等于“太极”。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所以,练习太极拳能帮助我们防治疾病,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好的养生运动。
太极拳的动静,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动静的全部。所以不能将太极拳说成是“太极”,也不能将太极拳的动静说成是“太极”动静的全部。对此要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初学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
即练拳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
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
圆是我国的传统象征美,太极拳也是我国的传统武术,所以太极拳中处处皆是圆的美;
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
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练太极拳对环境的要求
练习太极拳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初学者做不到心静,因此应在环境较为清静的地方练习,等熟练后,对环境的要求也可以降低。
阳光和空气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
地势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选择松软、平整一些的场地,如草地、塑胶场地、泥土地等,如果在较硬的场地上锻炼,就一定要穿柔底的鞋,减缓地面对脚、踝、膝等关节的撞击力。
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
此外,环境幽静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定。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