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内功是每位习拳者的追求,太极拳教程里常说想练好内功,首先要拿下丹田。内功其实只是个名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丹田却是实物存在的,太极拳教学注重的是气沉丹田,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拿住丹田练内功
打拳首先要有精神气,精神领起势要惊。长期练拳的人精神都很饱满,而且气色红润,这是因为练习太极拳对全身的经络及五脏六腑都有功效。
精神贯足,内气充足,内劲浑厚,拳术的威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冷炸弹脆、见手分离的高级境界,或称太极功夫。拳经云:“太极拳中路,功夫为先”,“不是别有方,只是中气足”。
拳谚亦云: “一功二胆三技巧”,“力不敌法,法不敌功”。所谓拳术的“术”,指的是用的方法,称术法或拳法,也称招法或着法。法虽有万,而万法归一,一就是功夫,对太极拳来说就是内气、内劲或内功,得其一而万事毕。
很多练拳的人都感觉不到气流在身体里窜走,那是因为境界还不够高,练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和领悟。
求内气、内劲或内功的方法称功法。所以,练太极拳必须“拳法、功法、养生法”三法合一。若能三法合一地练习,就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和提高。
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的形式上束缚自己。
练习太极拳内功出汗的四阶段
第一层次:锻炼气力的阶段
汗出在身体的大部位,主要是颈部、胸部、胳膊、腿,还有一些病灶部位,比如说颈椎不适,则颈部汗多,手腕不适,则手腕汗多。
太极拳的特点是练拳出汗而不累,很多人练拳几分钟就会感觉到手脚发热,而且是哪里有疾病哪里出的汗就会多。
这一阶段主要是犟劲、断劲、蹩劲。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则汗液有骚臭味道甚至有火药的味道;如果肾脏不好,则汗液发粘;如果身上有痰饮等实证,则汗液粘滞。
体虚则练完之后大汗不止,要持续出汗半个小时以上。肾虚的则腿上汗粘滞,抬不动步。等等。
注意:身体不健康的人是无法跨越这一阶段的。即使是太极高手,如果身体不适,该冒的汗还是要冒。
第二层次:胸、背汗多
其他部位汗水渐少。这一层次往往筋骨已经拉开,初具柔韧性,身体已经比较健康。
此时的练习者养生效果极好,手脚移动则气血充盈,手心、脚心发涨,手心发热,肩、胯疼痛。在这一阶段的练习者,如果有明师指点,则可以向技击方向发展。开始有轻灵之劲力。
第三层次,背部汗多,其他部位汗水渐少
此层次则为养生的高级阶段,身体轻盈,精力充沛,睡眠深沉而少,容易入睡,没有失眠现象。在技击上则向着轻灵如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层次,手脚汗多,其他部位无汗
此为高境界,非十万遍以上套路锤炼之功不可达到。此一境界,无法描述。
此四层次,不用交手,只看汗水即可知道其人水平。太极真传,几百年间,得此这不过百人。
前辈们说:“热成功,凉招病”。练拳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练完之后,一小时内不宜用凉水、摸凉物(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热身突然受凉,易患疾病。所以练功人首先应忌凉、知保暖才行。
练拳出汗以后,不可用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在出汗后不可贪凉,突然跳入凉水中,不可用电扇吹。
汗毛孔开时,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积于皮下,久而生病。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而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再以热水毛巾擦洗身体。此为守汗法。
汗后大量失水,应及时补水,但如马上大量饮水,易成疾患。养生较好的方法是:早上练拳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
晚上练拳前,也应先饮一杯温开水为好。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