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柔本是相对立的,但是在陈氏太极拳中却可以将二者相结合。到底如何做的呢?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讲解吗?太极拳教学中会如何解释呢?两者该如何结合应用呢?下面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谈陈氏太极拳的刚柔
一、去僵求柔积柔成刚
许多初学者都会出现生硬的动作,所以,太极拳的学习初期要将僵硬这个毛病去掉,将硬转为柔。
所以,在初习拳时要做到松柔,这样就去掉人本身的僵劲,强调是愈松愈好,越松得开越能把僵劲尽快去掉。
等僵劲去掉以后,便达到经脉畅通、舒筋活络的目的。使原来比较僵硬的动作变得比较灵活,协调性也较 好,这样,就产生了柔劲,同时就产生了内劲的感觉。到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求柔了。
太极拳练习要求柔,但是也不能柔过了。在柔中要有刚,这就是积柔成刚的阶段。
这里说的坚刚并不是那种 硬刚。这个时期要多练一下发力,也即是从柔中产生的发力这就符合太极拳松活弹拌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动作做到松沉、浑厚、连贯、飘逸。
二、刚柔相济,运化八方
放松的目的是为更好的爆发。有的人平时练拳只知道松柔,而不练发劲,按照“柔化刚发”的原则,就等于只能化掉所加之力,而不能将其发出,也就是说只能消极的防守而不能有效的制服对方。
拳论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这就是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够运化八方。 刚与柔从整套拳架来分运劲走式都为柔,发劲动作皆为刚,从一个拳式来分走劲过程为柔,劲走到了落点为刚。
练习陈氏太极拳一定要贯穿刚柔相济的原则,每个动作都要表现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变化。
三、以柔克刚,以刚制柔
从技击角度来讲,太极拳是讲究“以柔克刚”的拳法,柔如何去克刚呢?从一些事物的现象可以看出柔是可以克刚的。如风是无形的,是柔性的。但它一旦发作起来却是无坚不摧的。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即是练习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的方法。
太极拳为什么能借力打人,以小胜大呢?是因为太极拳是一个符合科学原理的拳法。如从力学上讲它就包括了螺旋力、杠杆、合力、率心力、惯用语性等。 太极拳从技讲究不与对方硬顶硬抗,而是运用省力的方法顺对方的劲路,来借对方的力打击对方。
如对方用力推我左胸,我即向左转腰,避开其来 力使其力落空再顺势一带,使其跃倒,这就是太极拳上的“借力打人,引进落空”。
陈式拳刚柔相济的正确含义
1、在生理学中讲到肌肉受外力牵拉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伸长或收缩,但当引起肌肉变化的外因去掉后,它就会立刻恢复原状,这是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弹性。
在练习时,从肢体上可以看出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手臂放长的沉肩坠肘,屈膝松腰的圆裆等等,这一系列的放长促成了全身相应的放长,使肢体不但产生了弹性,形成了绷劲,而且因周身的放长。
使精神也能自然提起,为自然的松开和身肢放长,为刚柔相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种虚实、松展的变化,就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存在。
2、陈氏太极拳中的螺旋运动来自缠丝,总可分为顺,逆两种缠丝。
这两种缠丝存在于陈式太极运动的一切过程中,它是通过肢的旋转,经过上肢、下肢和躯干三者紧密结合面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只要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使动作在做弧线运动时有了一定的依据。
比如在练架式时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之处,就可依据缠丝的规律调整肢体以求得顺随。
总之掌握了身肢放长和螺旋运动,就是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