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都会强调“用意不用力”的重要性,那么在强调“用意”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贯彻太极拳“用意”的要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结合太极拳来学习吧!
关于太极拳意念的控制和运用,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点要求,才能真正掌握当中的要领。
一、用意念控制肌肉用力
意念要时刻监督全身运动时的状态,及时发现习惯性的不自觉用力的情况,尤其手、肩等易于用力的部位,哪个部位用力了,肌肉僵硬了,马上督促放松。
这样一次次督促,一次次改正,久而久之,僵力越来越少,这就是太极拳的减法修炼,逐步减少人的自然本力,就会逐步改变动则必然用力的旧习惯,养成太极拳需要的不用力的新习惯。
用意念控制自身肌肉的用力,还是需要大家加以练习。
二、用意念引导筋腱放松、放长
因为意念能够支配形体活动,所以意想筋腱放长,筋腱会自然伸展,例如意想肩关节放松、放长,自己试一试,不要用力,只是用意念指挥肩部慢慢向外长出,就会有明显的膨胀放大的感觉。
如此使全身关节腔加大,膨松,筋骨膨松了,就会少用力乃至不用力。
三、用意念引导,培养出太极拳需要的内劲
有人会问,不用力,行拳是如何动起来的呢?太极拳的不用力是指不用未经修炼的僵力、拙力,减掉了僵力,要逐步生出有弹性的内劲,这叫换劲。
换劲,是太极拳意念学习的提高阶段,当中的要领在于内劲的学习和把握。
在逐步控制并减少用力的情况下,同时要耐心培养内劲的生成,而内劲的生成就是用意的结果。那么意念是如何用的呢?首先是意在动先。
每逢要动,意念先动,意念要引领动的方向;其次是意到动的部位,刺激该部位有反应;再是督促该部位由里向外有目的的动起来,当然需要多次的反复,细心地找感觉。
例如手臂前伸,梢节手要按意的指示有前伸之意,中节肘部要有同步跟进之意,根节肩部要用意放大,膨胀前催。
三节之动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同时进行的,而且不是单靠肌肉的力量伸出去的,主要是在肩部意领放大,内气膨胀,意气催动手臂前伸。
整条手臂是在意念的引导下,一节节放长,慢慢长出去的,就像小树的生长(为了说明问题,此处仅就手臂而言,不涉及腰胯整体)。
这就是意到气到、气到形动、形动劲生。这种劲是在意念引导下由里边生出来的,因此叫内劲。内劲与单靠肌肉伸缩产生的力是截然不同的,意念导引手臂伸出,肌肉筋腱是松的,没有修炼的人伸出手臂的过程肌肉是紧的。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目的就是要练出内劲。内劲是柔软有弹性的,柔中有刚的,是变化灵活的。而自然人的力是僵硬的,死板不灵活的。之所以练太极叫修太极,就是要把力修掉,换成劲,这是一个漫长的用意不用力的修炼过程。
太极人追求的就是通过这个过程,由松到通,由通到空,逐步到达太极拳的高级阶段。
修炼出上乘功夫,才能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用意不用力”就是练出这种功夫的唯一途径。“太极拳主要的不是肢体运动,而是心理运动,意气运动”,也是指此而言。
在修炼“用意不用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用意不可太重,用意太重了,就像强迫身体某个部位做动作,该部位也会出现僵硬状态。
要克服这一现象,首先要把心放松、放平静,意是心生的,心静才能意和,怀着有意练功,无意成功的心态,轻轻松松,意就会平和自然地引导形体慢慢做出动作,意到了,先有感觉,有了感觉形体就会慢慢的自动动起来。
所以,行拳走架要慢,慢才能引导出内动,生出内劲。因此修炼者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