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做到中正呢,下面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个“三竖四平”的要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文,可以对太极拳的中正有着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太极拳的实践中也可以得到运用。
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标准与规范,不然会影响整体的效果。
不论是走拳架还是打手,都应该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什么是“平准”?过去的老一辈太极拳家有不同的解释,大部分是把它解释为“天平”,也就是“戥子”。
“平准”这个词是从《庄子•秋水》中来的。汉朝有一个调整物价的机构,叫“平准署”,主要是调整粮食的价格。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概念。
“平准”这个词的来源实际是从这里来的。“平准”的意思就是调整平衡,运用到太极拳的走架和打手中,就是要根据外界情况调整自己的身体平衡,时刻保持自己的重心稳定。
“活似车轮”则是说练习太极拳在三个地方要灵活,即腰要活,肩要活,腿要活。
古代人见到的灵活的东西是车轮,所以用“活似车轮”来比喻身体的灵活。
这一比喻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后来,太极拳的老前辈们总结出了太极拳的三个圈——肩圈、腰圈、膝圈,认为人体就像个机器一样,各个关节都要灵活,而主要的是这三个圈的运转灵活。
“立如平准”是指掌握重心,它是身体灵活的基础;“活似车轮”是从灵活性来说的,是立如平准的目的。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个身法要求是比较抽象的,后来,武禹襄提出了身法的具体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认为只有做到立身中正,才能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怎么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呢?大体说来,要做到“三竖四平”。“三竖”主要以中竖为主,就是头顶百会穴到会阴穴一定要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一定要要垂直,后脑和尾骨也要垂直。
两个“侧竖”是两肩的肩井穴和两脚的涌泉穴要垂直相对。
由于太极拳是动态的,所以这两条“侧竖”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肩头和涌泉穴都相合,只能是基本相合。
在这里,太极拳吸收了形意拳的外三合理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所以,“立身中正”也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到这个外三合。所谓的“合”,是配合协调的意思。
“四平”是指眼要平,即练太极拳时,眼要平视,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肩要平,即两个肩头要平,不能一肩高,一肩低;胯要平,即两个髋关节要平。有些拳式,比如“金鸡独立”,就容易肩不平、胯不平的现象。后还要心要平,就是心静的意思,不能浮躁,不要紧张。
练习太极拳时,做到上述“三竖四平”,基本就能做到立身中正了。除此之外,还要动作适中,无过不及——这也是“中”的一个含义。除了中正外,打拳还要安舒,就是从容不迫,不紧张,还要做到“八面支撑”——就是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中正的。
除了上述要求以外,武派太极拳在身法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它要求在练拳时,身体胸前的任脉和后背的督脉一定要相对,不能出现扭脖子、扭胯等动作。
做到上述几点,才能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