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编多次提到要重视腰胯部的力量,并通过腰胯部来带动身体的四肢来完成相关动作。今天小编就以“如何以腰胯带动四肢”为话题,和大家做简单介绍,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文有所学习,并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应用和提高。
腰胯带动四肢,看似全部力量都在腰胯,但实际上还是需要身体各部位的配合。
一、先有用腰胯转换虚实的功夫
如果身上没有用腰胯转换虚实的功夫,在行拳走架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不是纸上谈兵,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何谓用腰胯转换虚实的功夫?首先能在拳势动作中用松腰胯体现“实者越实”、“虚者越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虚实分清功夫和虚实转换功夫,接着就是通过松腰松胯的用腰胯协调、带动四肢乃至全身运动的功夫。
所以说,要把松腰松胯的功法练习到位。如杨氏太极拳里面的马步桩、开立步桩、弓步桩 、虚步桩、根劲桩、松腰下坠坐势、松腰沉提、松腰出脚、松腰蹲起、散盘松腰胯、开胯、落胯、塌胯、托胯、扣胯、转胯等功法,是保障“以腰胯带动四肢”的基础。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练桩功,懂不了虚实。”确是这样,桩功练好了,虚实才分得清楚,才好变化。
所以说,我们也要注意下盘重心的稳定。
主要原因就是实脚不够沉稳,不晓沉提之法,所以抢步不由自己,砸脚也不由自己了。
一句话,是松沉的功夫不行,无奈虚实转换,力不从心。身手的虚实也一样,有了松沉才能较好的进行虚实转换。这样才能使腰胯带动四肢行拳,要么倘若没有松沉,想实而实不够,想虚而虚不来,怎能使腰胯带动四肢行拳哦!松腰胯与虚实分清和虚实转换有直接关系,就不用在此多说了。
我认为,在拳架中体悟以腰胯带动四肢宜分三步走,因为四肢动作存在上下相随的协调难度,所以分为以腰胯带动下肢、以腰胯带动上肢、以腰胯带动四肢这样的三步走,才相对容易身知体悟。
由此可见,这动作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依序进行。
二、先在拳架中体悟以腰胯带动下肢
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中“右搂膝拗步掌”、“左搂膝拗步掌”、“右搂膝拗步掌”的组合拳势动作,是较经典的前进太极步实例动作。
前进太极步的开胯碾脚、扣胯提脚、垂臀松肩、松腰上脚、开胯坐下、边沉边转、松腰沉胯练法,都应用在“搂膝拗步”的拳势。以“左搂膝拗步掌”转换到“右搂膝拗步掌”为实例具体说一下。
1、开胯碾脚,由“左搂膝拗步掌”定势开始,松开右弓步实腿之胯,一边沉一边转的用腰胯带动右脚往外碾转,边沉边转的过程中始终是右胯骨尖、右膝尖、右脚尖上下相应。
2、扣胯提脚,通过扣右胯带动左脚跟、脚掌提起离地,只有脚尖点地,扣胯时要配合松腰。
3、垂臀松肩,垂右实腿之臀,当然左臀也跟着垂落的;松虚腿之肩,通过垂臀松肩带动左脚尖提起离地走弧线的收到右脚侧旁。
4、松腰上脚,松腰松胯的带动左虚脚上前一步,脚跟轻轻着地;右实腿膝部只许微少的弯曲,吃劲点在膝盖后面,这样膝盖受力较小。左虚腿的腰椎以下部位往前面斜下方向松出去,同时胸椎、颈椎以上部位往上松。
5、开胯坐下,放松两腿腹股沟的开胯圆裆坐下成为半马步,同时松腰塌胯的沉到右脚底,又松开左虚脚踝关节使脚跟、脚掌、脚趾贴地。
6、边沉边转,腰胯接着借助松沉之拳势往左侧转动成为左弓步的“右搂膝拗步掌”。
7、松腰沉胯,由于刚转成左弓步时未够松沉稳固,所以需要进一步松腰沉胯,沉胯动作含有身前左实腿落胯和身后右虚腿塌胯,通过松腰沉胯使“右搂膝拗步掌”身正势稳了。
三、再在拳架中体悟以腰胯带动上肢
选择拳架中相对容易体悟以腰胯带动上肢的拳势动作,熟练之后,再体悟相对难练一点的拳势动作。哪些是相对容易体悟以腰胯带动上肢的拳势动作呢?又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为例。比如:“揽雀尾”的捋势,是通过松腰、扣左胯的带动两手由前往后捋过来。
又如:“白鹤亮翅”的两臂右上左下亮开之势,左臂下亮开是松腰椎往下松带动的;右臂上亮开是胸椎往上松带动的,亦有老练家说右臂上亮开是松腰往上挑带动的,其实胸椎往上松和松腰往上挑是一个意思。
又如:“双峰贯耳”的两手变阴拳经后绕上往前环抱之势,是通过右弓步的松腰沉胯带动的,松沉往下多少,两拳就环状相合多少,松沉到脚底时,两拳的环状相合就停动作了;一句话,是松腰胯的沉势带动了两拳环状相合击打对方耳部。再如:“左打虎势”的置于头之前上方的左拳和位于左腹股沟前面的右拳,也是通过左弓步松腰、松胯的沉转势带动的。
四、后在拳架中体悟以腰胯带动四肢
分别在拳架中体悟了以腰胯带动下肢和以腰胯带动上肢之后,后在拳架中体悟以腰胯带动四肢就相对容易上身了。比如:“进步搬拦捶”的右拳变正拳平胸部往前正东方弓步伸出之势,是通体松腰松胯的边沉边转带动的。
左半马步的左手拦势边沉边转成左弓步,同时带动右拳松肩坠肘的往前松出去;沉多少,转多少,右拳就往前松多少,下肢的沉转动作和上肢的往前松出去动作是受腰胯指挥的,俗称为被动性练法,手脚不要腰胯指挥的俗称为主动性练法。
右腿松开由实变虚自然伸直脚底入地,右胯骨微向前挺出恰到好处,左腿由虚变实内收胯根沉下;同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