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这么多关于太极拳的文章,大家有没有想过要给太极拳一个定义呢,一说太极大家都知道,但是解释起来却又说不上几句,今天小编就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可以明白。
简单说,太极拳就是一门武功。
《现代汉语词典》“太极拳”条目:“流传很广的一种拳术。动作柔和缓慢,既可用于技击,又有增强体质和防止疾病的作用。”
《辞海》“太极拳”条目:“拳术的一种,也是医疗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陈、杨、吴、武、孙等流派。其套路和推手在手法(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方面基本一致,但在架式和劲力上,各派有不同的特点。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贯串圆活,练时要求思想集中,精神专一,呼吸和动作配合,做到深、长、匀、静,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有良好作用,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
可见,对于太极拳的各种解释还是有所不同的。
但却有着共同之处:一是太极拳是一种“拳术”,二是动作特征柔和缓慢,三是对健身有好处。
再翻阅众多太极拳书籍,第一句大都是“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拳术”之类的话。
以上这些解释能反映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吗?显然不能!
因为他们关于太极拳的叙述都太过于片面。
不过,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的,由前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任主编,副主席张山、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周荔裳任副主编的《武术学概论》,对太极拳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该书在第五章“武术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第四节“太极哲理与太极拳”中说道:纵观太极拳理论受到太极学说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观点:
第一,吸取太极学说无极生太极的宇宙本体论(生成论)作为太极拳的本体论……无极而太极这一观念是太极拳的根本观念,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把握到太极拳的精髓。
第二,太极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阴阳变化观念是受到道家哲学的影响,同时,也是直接来自《太极图说》……故太极拳用于养生则祛病延年,用之于技击则刚柔互用以克敌制胜。
第三,太极拳理论中所反映的“形神同一观”亦与《太极图说》有一定联系。
由于这本书除了主编、副主编外,还有国内十多位武术界、自然科学界、社会科学界对武术理论颇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与编撰,可以说这是目前对太极拳具的解释。即使如此,笔者仍认为他们的解释不是定义的解释,并没有反映出太极拳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涵和外延不明。
内涵和外延是定义的两个基本要素,内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外延指本质属性涵盖的对象。就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以说之。
笔者认为,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太极思维为引导的,以人类自身意念、气机为统驭的,以松沉圆缓、缠丝环绕、刚柔相济的肢体语言体现技击机势的健身防身的拳术运动。
这个定义首先说明太极拳是一种运动,而不仅仅是“拳术的一种”。太极拳是什么样的运动?太极拳是有明确思想指导的运动,其指导思想就是中国古代关于太极的思维。
其次,太极拳也是一项意识、气机运动,它必须用人类的意念、中气贯串统驭。
再次,太极拳是利用人体四肢和身体器官松沉圆缓、刚柔相济外在的肢体形态表现出攻防技术和祛病延年功效的健身防身运动。
这三个特征的表述,基本反映了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即太极拳的内涵。凡是符合这一本质属性的都可称其为太极拳。当今流行的陈、杨、武、吴、孙、和(赵堡)六大太极拳门派都符合以上本质属性,也都在太极拳外延包括的范围之内。
笔者浅陋地试图给太极拳下个定义,无非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仁关注并共同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