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练习讲究的是松柔,同样也是太极练习的原则,我们只有掌握住这些练习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学习太极拳。太极拳讲究的地方有很多,包括练习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自身的注意点。
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漫长的练习,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心理准备才行。
健康强壮是每个凡俗之人常常会有的愿望。我因体质欠佳,又为名利所惑,做事常感心有余,力不足,便对健康更多了一份珍惜与渴望。
昔贤曰:“松有千年之固,雪天一时之坚。若植松与腐壤,不期而必蠹;藏雪与阴山,历夏而不消。”可见养生在人不在天,亦不是可有可无之事。于是,学中医的我笃信养生。养生之道亦为天资不敏的我所钟爱。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必能与强健结缘。
有一句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这里就充分的体现出了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打球、跑步、登山、游泳这些项目固然能活动筋骨,抖擞精神,但因形式剧烈,消耗体能,不易坚持长久。东汉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生非活泼好动之体,性格柔静,便喜太极之静中有动,动中御静,于徐徐缓缓的运动中畅达呼吸,调和气血。初学竞赛套路二十四式入门儿,尝到些许滋味,但练得久了,又常有意不能深入之惑。
后得知金老师每日清晨在元大都公园练拳。经中武培训中心教练陈明柱老师的介绍,遂有幸得以与金扬眉老师学拳。
学拳开始的时候,很多地方不能熟悉这也是很多太极拳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太极不是舞蹈,不是体操,学会动作的样式就可以,重要的是感悟其中的意境。”对于初学者来说,关键的是“松静”。就是要周身放松,头脑清静。这“松”要先“松心”,再“松身”。一起势,便要心意放松,宁静,而后,放松全身的大小关节,不仅要松腰松胯,而且要松肩松腕,松膝松踝,直至松至每一个小指(趾)关节;不仅要关节放松,肌肉放松,筋骨放松,整个气血,神意都要松,只有松透身心,才可以天真之神气,将全身之气血鼓荡起来,才能将拳打得踏踏实实,有滋有味儿,也才能体会到拳中的真意。所以,太老师说:“大松大软是太极拳的宝贝。”
“松”既是将浊水摒除,这样,它才有空间吸纳洁净之水,人体先天的正气才能得到滋养。
明白了松静的道理,这“松”却是不易做到的。初学的我们,常常一起势,全身便较着劲儿。特别是越想放松,便越是松不下来;越想做好,动作却越僵硬起来。
金老师不着急,常常耐心地启发我们去寻找和体会“松”的意境。他说,“松”下来的劲儿是很大的。比方,醉酒的人常常身重无比,几个人都架不动,就是因为他的整个身体都是放松的。松,是松沉,松而不懈。所谓的“松掉”也不是丢掉,没有了,而是要用内在的神意去贯穿,将身势鼓励起来。
他常常以身边的事物取类比象,帮助我们去感悟这拳中的韵味。比方,他去买豆浆的时候,看到豆浆在袋子里的那种松弹的状态,就会联想到太极的“柔弹”之力。他说,练太极是在练柔弹,要周身布满拳意,要有全身无处不弹簧的感觉!看到“麦当劳”门前充气的卡通形象在风中摇曳,他说,“气宜鼓荡”,就是要有这种稳健饱满的气势,还有,[泥石流]从山上滑落下来的那种自然,磅礴,势不可挡的感觉也是这拳所要的。
他在看“动物世界”时,会从老虎行走的姿态中,体会太极的步法。他说,所谓的“猫步”,确切地讲,应该称“猫行虎步”,就是上步要松沉、自然,像猫走路一样轻灵,似虎跨步一样雄健。这样打出的拳才会有稳健庄重的气势。即看似轻灵而又极沉重,看似动宕而又极安静。
兴趣是好的老师!与金扬眉老师学拳,没有太大的压力,也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他从不刻意要求或规范我们的外形动作,而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话语不多,点到为止,却总能给我们适时恰当的提醒,使我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慢慢领略这拳的意境。
就在这样的平平淡淡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长长的一百一十五式套路逐渐为我们所记忆,所熟悉、松沉、舒展 的风格也日复一日地渗透到每招每式中,拳意慢慢上手。我们渐渐品出了练这套拳时踏踏实实、舒舒服服的感觉,而不是练过之后的气喘吁吁、腰酸腿疼。拳友们常常不约而同地感慨:练这拳舒服,虽然长,但不累!
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心性比从前沉静了,字写得也有了些力度;还有,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记忆深刻了;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也不药而愈;做事时,觉得精力充沛了……有时便会想,或许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得益于坚持练拳吧!
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儿,便容易坚持。于是,从温暖躁动的初春,到烈日炎炎的盛夏,从凉风习习的金秋,到朔风凛冽、白雪皑皑的严冬,每天清晨,我们都在与大自然的亲和中静静地用心去“描绘”这套拳,在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树、红花、秋叶、白雪的同时,体验着打这拳时,稳静松沉,身心舒泰的那份怡然与快乐!
这拳的套路虽长,又有许多重复的动作,但练起来并不觉枯燥。夏天练有夏天的味道,冬天练有冬天的感觉。春风化雨,金秋送爽,在岁月无声的流淌中,在默默的坚持中,我们感受这拳的魅力,愈练味愈浓,愈久愈香甜。
人们常说:“功夫在拳外”。心中的内涵丰富了,拳味儿也就浓郁了,庄重了。也慢慢懂得了,练这拳原不在外形、不在样式,而在内涵,在气势,说到底练的是心性,是智慧,是灵觉……那些文字朴实无华,却记录了太老师练拳时的真实体悟和切身感受;使人常读常新。
强调“揽雀尾”
棚、捋、挤,按须认真。做“按”的动作时,劲是“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还有,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不是“坐腕”,而是“松沉腕”,因为“坐”是死的,而“松沉”是活的;太极拳练的是机智、灵敏,所以要时时处处讲“松活”……这些话,让我们在不能同他一起练拳时会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