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包括很多方面,每个方面的练习又分为很多点。然而对于练习的首要目标就是太极拳的基础练习,因为基础才是重要的,就像盖楼房打地基一样。只有好的基础,才能练出好的太极拳。
太极拳中的基础就包括桩功的练习,桩功是保证自身的平衡的第一要点。
意有强弱与节奏
站桩入静到了一定阶段,会感觉到融一一脚和地板融成一体.达到这样的程度.才可以讲意的强弱。虽然讲意贵专,但意有强弱节奏变化。这个强弱程度的变化节奏在哪里呢?比如说,我动作是这样的.刚好打到揽雀尾,动作的意停了,但内劲的意忽然起来了.很强.也就是气机起来了,这时候要让它去转.这样又有变化。接着又起来了。这就好像唱歌一样.光是一个“1”不成曲,要有强弱节奏变化,所以你在站桩打拳的时候.好像我们练小气球.在这里轻柔,但我要抛出去的时候,可以很强,然后,拿住它再回来,化—下,变柔变强,再抛出去。所以真正站桩时的静态打拳,比盘架子时候的动态打拳速度要慢得多.但气势要大得多.因为用神很厉害.这样站桩的效果才能出来。但是站桩不能代替打拳,因为必须在不同的位置感受内劲的变化。当然.站桩时劲的感觉更明显、更准确.站桩是要加强内在气势.增强内练效果,所以要到这个阶段才能练。我全身放松,这个小气球的意是跑得很远的,我眼睛虽然不看,但拿住了,含进来,意是很远的,所以慢慢才会知道.虽然是一抛、一接,实际是练了一个很大的吞吐开合。所以在接的时候.不通过意的强弱变化、不通过节奏的变化,一味的强.身上就硬了。要知道.打出去的时候,意强了,但同时,还要检查身体又要松开.所以你不能快,要明白自己身上的变化,到底紧张了没有,松开了没有。所以我们用意的方法就在这里。站桩的气势和打拳时的气势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现在气势还不够。
现在的练法只是中乘的心法.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打出去时全身都空掉.那时才产生更高的变化,可以体会敷盖对吞是什么东西。比如.(图1、2)这一接就要空掉,就要将对方吞掉拿住.你自己却感觉一点东西都没有。但对方又根本没法跑,到那时空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到那时出去揉手,对方根本摸不到东西。所以.真的太极高手经过“静”的训练,决不轻露于人.内功有修为者.决不暴动其气。无不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举止从容,临危不乱。
练习太极拳我们讲究的是要积柔成刚,而站桩就能体现去精神的集中。
不是身上有力。神意气的中和之势加强了,才能真正体会和天地相合的感觉。我们现在站桩时一间还不长,用意的方法和气势还差得很远.还没有达到一拿就翻上来。现在知道了正确的入静方法,练功的时候.过去心法练得比较熟的,站桩时要练得气势更大。比如.要将小气球的方法练得愈来愈大,严格来说,讲过的东西都应该做到五天一候,中间没有断。身体跟着气候、节令的变化.五天身体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拿出专门时间每天练功。能够站长一点时间,还是站长一点时间。所以我们要求从四十分钟开始,每天增加一分钟。酸疼是正常的,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有时候虽然感到腿下有点累,不用担心.不会站出毛病的。
要清楚,你站桩打拳的时候.目的是在培养增强内气,要神、意、气、势全部配合,但是中间练的时候.要体会“嗒”—下,内劲与心法协调配合的要求做准确了.接着再增强—下。完了之后,再一转,一松,再打另外一个意,但这时候那个势并没有断,发动机未停掉、气机未停。意是在继续转换,但气势没有停.所以那个感受是不能断的。太极妙境难表述
我们这个阶段练功当中感觉到很难练,所练的东西大家觉得难明白,其中一个原因,是比较难表达。而难以表述的其中一个东西就是用意的强弱程度,你自己在练功时用意的强弱程度.要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但原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要注意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有的人开始学站桩后.我一直对他们都强调松.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静不下来,要由一般的安静转入平静,达到心平气和。但到了中级阶段.要求就不同了,要打出气势来,好像开车一样.先启动发动机.然后找准了.内在的气势到了.后再加大油门,“呜”的一声,这时既练神,又练气,神意气实质是三合一的东西.不是分开。一般练功时要看见神意气在走.然后再加速.实际运用时,要一下子就出来.但练功的时候要慢慢来。我们现在讲的劲是没有杂念产生.只有这一个意,这就是静中求动。这里面的火候气势一定要加强。所以我们说:“太极拳者,其动如静.其静如动,动静循环。生生不已,故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既到,而意先到,拳尚未到.而意已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交,变化环生。所以习拳者必须安心、定性、敛神、聚气。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理。阴阳交动静合,太极成。”
练习太极拳,可以说也是在传承着中华的武术精神,因为这是我们文化的本质。
非如此,就不能了解太极拳丰富的内涵,也不能大限度地享受太极拳身心修养的效应。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大勤若惰”.又说“见性起修“.这都与我们练站桩功有关联。要见到性之后.才能明白很多道理。我们现在还算不上见性.不过已经入了修炼之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