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劲的练习是很关键的,只有好的运劲能力才有好的太极功力,是相互的牵连的。我们只有掌握好劲的运用才能更好的运动太极技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劲。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包括了养生与技击,这是其他拳术所没有的特点。听劲是基础中的基础。
初闻「听劲」,觉得很有意思,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劲要用「听」的?难道它是一 种声音?传闻观世音名号之由来,系因为菩萨悲心大愿,不舍众生,只要有苦难的地 方、只要众生有所求,他必循声救苦而来;另观世音勤修观音法门,静听一切音声、 梵音、海潮音,渐至入流亡所,到达无我之境。我常想,从主体来看现象界,此处所 谓的「声音」不单指由耳内神经所知觉的空气振动,这种物理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这 种物理现象所唤起的心理反应,才会对人产生作用,尤其是赋有意义的语言,带着许多 的知觉、情感、判断,时常在人的脑海里兴波;观音法门所观的音声应该回归到这内在的声音上面,逐渐的把所赋的意义解消,才会听到没有声音的声音。终至于心灵风平浪静,寂灭无为。
对听劲直接的认识,就是透过触觉去感知、传递、掌控外来相对的力量。若从整个 太极拳体系来看,可能包含的概念、意义范围将更广泛,所以用一个专有名词──「 听劲」来代表,就会使人在认识上有一个跳脱:听...,你做好所有的条件和准备 没?是否依照舍己从人的原则,专注的去感知、反应?
从练习太极拳的开始,就必须要做到听劲的准备,是关键性的基础必学内容。
身姿形体有没有「正」,可以影响传力的架 构,各部关节及其附属肌肉群的放松,会使传力的介质更适合,减少阻泥,增加反应 的活力。这种内观的动作,是时时刻刻的在进行着,包括静态和动态的过程,也因为 这种内观的修炼,把动静串联一气,也把内感觉、外感觉以及空间定位统合成一个整 体。在此基础上,动态的过程里又加入了肌肉压缩、伸张的势能变化,重力位能和动 能的转换,以及重心的位移、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等。在外来力量刺激下的运作,加深 内在知觉的灵活与协调,透过触觉的桥梁,对待双方的力学体系已结合为一了。 不管是皮肤的摩擦、肌肉的压缩伸张或空间的位置感,都是一堆堆的感觉束,没有任 何的意义,所以必须加上心理的认知和判断、统合,以及太极拳的拳理,才构成完整 的听劲体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重力场中绵密细致的运动变化。
在修习太极拳的过程里,初步的形体模仿是容易的,一般人常把这种招式的熟悉误 作学习的完成,也常不明究理的传播起来;众口铄金的结果,式子多寡也成为分类的 标准,一时令人眼花了乱。真正的进路,从以心行气,一式式的串拳才开始。
听劲的目标之一,是能舍己从人,不致在推手对待的过程中,有丢顶抗离的毛病,进 一步以粘黏连随予以转化、发放。初看以心行气和舍己从人是有些矛盾的,一个是主 观的执意过程,一个强调放开主观的意念;进一步深入,二者却是相关的。以心行气 细密的控制从命意到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无数的知觉回馈、判断,没有舍己从 人,就是没有依据客观环境、尤其显现在知觉上的内容,作出随顺,而依自我主观的 想像反应,虽然情势未合,仍执意以既定的招式因应。
我们都知道,虽然在串拳的过程中没有对象的存在,仍需有舍己的修炼。
因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一招一 式的练习,所以容易用其为知觉的单位,从开始到完成,中间缺乏知觉,并且没有保 留因敌变化示神奇的机制。另外在心理上,不是急切想着要将式子完成,就是只注意 到开始及结尾,中间神思飞驰、心猿意马,无法内观知觉,时常一个坐掌的时间,学 者就已经把今天、昨天的事,左思右想了好几回。要求有知觉,就必须放掉心里的急 切、杂想;包括该有的肢体感觉、拳理变化,往往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以心行气中 才生出的知觉。
听劲除了对力有所知觉外,还能明白对方的心意企图,太极拳论谓:「人不知我,我 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让对方意欲的着力点落空,便能「任他巨力 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心灵上虚静无为的镜照,统合了对待双方的意识变化, 听劲听的就是变化消息了;太极拳终的目的在于益寿延年,如果心灵境界也能相对 提升,虚静而无为,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圆满,否则天长地久终有时尽,不足和悔恨却绵 绵永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