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推手是双人的练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推手在太极去的实战技击中是经常运用到的技能,只有练好推手才能提高自身的技击水平,这里体现出了推手的重要性,也需要不断的去体会其中。
太极拳的姿势也很重要,姿势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太极拳成果。
太极拳中有句名言叫做"牵动四两拨千斤".这只是太极拳的一个方面,是太极拳的技巧.太极拳的另一个方面是力量,综合应用人体的力量.拳经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手指".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讲就是脚为支点,腿为力点,腰为控制点,手为作用点这样一幅发力图.
尽管人体重心位置会随着运动姿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人体结构的对称性和太极拳对称平衡的理念始终将人体的重心保持在腰部.太极拳就是以腰为运动中心的平动和转动的组合.转动以重心为愿心,平动以重心为中心,以重心为轴心.自身运动时不需要克服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力矩,动作显得轻松灵活.受到反作用力时会产生大的平衡力矩以保持自身的稳定.
在平时锻炼时怎么去确定自身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关键。
我们可以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来判定,你的姿势发力是否遵循这条太极拳力量的传递途径.方法是在作用点上,即你的手上逆作用力方向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如果你感到肩部受力,那你就是肩部发力,如果你感到腰部受力,那就是腰部在发力,如果你感到脚跟受力,你就成功了,你全身都统一起来了.你能够调动全身的力量,力量形成了一个整体,发力时能够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受力时,能够将所受之力分散到全身,达到了太极拳的要求.
太极拳是依靠结构将全身的力量组合起来形成合力.因此姿势很重要,精确度要很高,反之常常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推手
双人推手是太极拳的补充和深化.太极拳是单独练习的基本功,推手是拳艺的互相交流和切磋琢磨.虽然推手仅是绷,捋,挤,按四个姿势的反复循环.但是太极拳的功夫全部可以融化进去,并且衍生出许多锻炼内容.
练习推手首先就是培养自身的听劲,这是关键点。
人体的皮肤包裹全身是面积大的感觉器官,对触觉,冷热,干湿,痛痒反应灵敏.皮肤有很大的能耐,中医就是通过对皮肤的按摩,推拿,针灸,拔火罐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推手用力的作用提高皮肤的机能,增加皮肤的敏感性.推手同时投入视觉和触觉两个感觉器官,对神经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有了感觉之后就是理解,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获取对力的认识.感受通过接触点力的作用,进而懂得力的意图,力的分布,力的变化,自身的不足和对方的缺陷,滋生"知己知彼"的能力.这就是懂劲,接下去就是变化.在双方互相力的作用下,锻炼自身力量的分散,集中和转移.让全身活起来像舞蹈演员一样,身体每一点都会动.一旦受力凭借锻炼出来的皮肤知觉和身体活动能力,立即将力量分散,转移,逃逸,让对方落空.太极拳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正面冲突对抗式,而是"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就是说,左面受力左面就撤退,右面发起进攻.右面受力,右面就撤退,左面发起进攻.功夫精湛训练有素者更是运用力偶的原理,将受力通过旋转回击到对方去,这就是太极拳的化劲.
身体会活动变化很重要,身体只要稍微活动变化一下,接触点就移动了,这不仅破坏了对方的发力姿势,使发力大打折扣而且改变了力的方向,自身所受的也只是一个分力了.
推手要求与对方始终保持接触.你进我退,你退我进,锻炼维持接触点的压强恒定不变,这就是太极拳的黏劲.黏劲获得了接触点.接触点既是触觉感受信息的来源,又是可以施加力量,破坏对方姿势或实施控制的地方,还可以用作发力时的进攻点.太极拳就好像一个车轮,尽管车轮前进,后退,左转,右拐奔跑万里,但是它的力量始终来自轴心.车轮的外缘与轴心相对静止.太极拳也是这样尽管手舞足蹈,但是它的中心在于腰.腰始终是它动作的源泉.腰与四肢基本相对静止,维持车轮的形状不变.维持腰与手肢基本相对静止.这就是太极拳的绷劲.绷劲是维持形状的力量,是维持结构的力量,就好像捏鸡蛋不碎,因为蛋壳有抗力.
推手还可以用来锻炼发力和受力.锻炼发力时组织合力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一个方向.受力时保持姿势不变,将对方的力转化为自身弹跳出局的功,受力而不受伤.在外力作用下,弹跳是一种振动,它帮助你体内的力量分散和放松,对练功夫,练身体都有很大的好处.如同母亲喂育婴儿,故太极拳中称作喂劲.
推手是力量的游戏,很有趣也很好玩.推手的内容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