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内劲对于整个太极拳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劲呢?这个问题成了很多太极拳者的关键问题,有一句话说的好:想要练好拳就必须先把圈收小。所说练习太极拳不是盲目的练习就够了。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有一颗坚定的心才能专心的练习。
一、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劲
太极拳的功夫可分为五层:“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功夫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放松的程度,四卷中讲“自初势至末势,所图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由此可见,太极拳先辈们把精神锻炼和身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在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基本上掌握太极拳外形的基本要领、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大小、轻重,外面的形迹看起来很想是太极拳,腹部也知道转动。就是身体在放松的程度上做的还不够,外形与腹内气息不合。因此,今后在练拳的过程中应注意将身体放松,也就是不将外形作为练习的重点,只注意精神锻炼和腹部的转动,以腹部为圆心进行转动,刚开始腹部转动不太明显、时有时无,只要时刻注意,并将腹部转动的方向与初学太极拳时的动作、方向一致,刚开始内劲转动不能与外形合住,只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内劲与外形合住,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包括五脏六腑”一静无有不静,这时候才可以称为太极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练拳时,要做到腹部动,外形才能动,腹部不折回,外形也不折回。此时腹部转动的方向也就是外形运转的方向,外形运动的方向也就是腹部转动的方向。在精神锻炼上,要用意不用力,处处以心意默默运动,练拳时当有人与你对练,并且前后左右都有人。用时当无人去打。
如何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呢?在练拳时做每个动作时都要象在水里运动一样,受到一定的阻力,但是不要与这个阻力相对抗,用意念慢慢的转动,身体就象在水里而头在水面,水沟穴与水面平行,《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就能体会到练太极拳三步法歌诀境界,一、如站水中至颈深,身体正中气下沉。四肢动作有阻力,姿势变换要慢匀。二、如在水中身悬空,长江大河浮游中。腰如车轮精神涌,滔滔不断泅水行。三、身体如在水上行,如临深渊履薄冰。精神合住神内敛,妙趣环生味无穷》。手上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发麻、发涨、手心发热、腹部就会肠鸣等感觉。如何才能更好的放松?在练拳时,将目光平视两手的前面,两耳侧听并提防背后有人侵,这样就能将思想集中、身体放的狠松,而且外面行迹带有儒雅之风,丝毫不带一点僵劲和霸气。
练拳的时候,只有做到天、地、人三体合一,才能练成太极混元。
二、太极拳道散打秘诀
何谓散手?将拳架之着法拆散运用实战之中,不拘泥于固定之着法,而全在本能反应之中,随心所欲,游刃有余,不知手之舞之,脚之蹈之,谓之散手。
太极拳道之散手法全在拳架之中,习练纯熟,自能得心应手。
散手之时,全在心静胆正,心静则不忙乱,从容不迫,从容才能松弛,松弛才能发挥技艺,技出于自然,胆正则神足,一片凛然,威不可侵,震慑于敌。
散手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招架,全敌动我则动。
散手之时,意沉劲足,意沉则心狠手毒,劲足则果断灵敏,意沉何处而生?视敌辱我父母,奸我姐妹则恨生,恨生则意沉也,意沉则劲足,何患腾挪闪战一气呵成。
散手之时,贵在控制,敌和我相对则已受我精神控制,出手之时处处沾粘,虽舍己从人,但处处我顺敌被,如索捆绳绑,又如猛兽困笼,此时杀鸡何需牛刀。
散手之时,何须观人之双肩,看人之双目,视人之肩胯,全凭着意听劲,敌意有所指,我意已在先,敌微动,我先动,我意在先,敌有劲,我有劲,我劲在先,后发而先至。
散手之时,出手见红,并非缠打多时,我不知我所去,彼不知我所击,万般着法归于一,此一乃太极也,阴阳也,虚实也。谓之劲,劲也,万法归宗也。
一人对群敌之时,在于伤其十,不如断其一,以勇当先,只有我胜,岂能我败,动手绝不姑息,寻机寻势,在于周旋,打得赢则打,打不赢则走,走也谓之打,岂有被人打之理,选择有利地势,以控制群匪,凡能被我用之武器皆而用之。手抓口咬,肘打膝顶,贵在迅雷不及掩耳,热兵器、冷兵器俱被我所用。敌之兵器击我,我则迎着而上,大隐隐于城,小隐隐于野。何患无用武之地,人之长我之短,则进身短打。
坐卧行走视人皆为敌,人举手投足均在伤我,我则处处留意细揣摩,蓄意养神在于心,天长日久,心到神知,意有所趋,气有所使,全在一片神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何患突然袭击。
静之如淑女,动之如狡兔,动手之前如书生,动起手后方知勇。
太极拳道之散手与他拳之区别,贵能因人因拳而变易,故能包罗万象,随人而动,不管他有何着法,我自会相应产生而应他,此话当真而不假,全在盘架变万法,万法变出再归一,才称拳道太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