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家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太极也是如此,其中推手运动中就有基本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需要我们去把握,只有把握好才能练好练好相对的运动。当然,平衡状态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
物体一般有三种平衡状态,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随遇状态。
一、平衡状态:
(1)稳定平衡:把锥形体像塔一样地放置正直,其圆形底面积平稳地放在桌而上,尖端朝上,这时重心较低而处于正中,上轻下重,稳定性极佳,故名“稳定平衡”。
(2)不稳定平衡:把锥形体颠倒过来,使之尖端朝下,底座朝上。这时除了应用力偶原理,像捻陀螺_样使它旋转起来,才能达到短暂性平衡,此外,别无它法。它的重心很高,头重脚轻,加上底瓶只理占立锥之地,以致只能有不稳定的、极短暂的平衡,故名“不稳定平衡”。
(3)稳定平衡:无论是太极中的定步还是动步,做到了上下相随,保持稳定,都叫做稳定平衡。
(4)不稳定平衡:凡出现不稳定平衡状态,除了通过动步相随以外,还可以运用旋转、弹跳、窜蹦等各种方法,使一脚或全身腾空,并争取在落地时,使自己的重垂线重新纳入底盘范围。
(5)撞碰平衡:在自己出现不平衡状态时,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八法,通过适度发劲,“撞碰”对方而产生反作用力,既能把对方发放出去,使自己转背为顺、转败为胜,又可使自己的重垂线重新纳入底盘。不过这里“撞碰”不是指“撞膝”或“冲撞”,而是借用物体通过撞碰来维持平衡这一基本原理,去达到积极的技击效果和恢复自身平衡的目的。就像一只陀螺原来已快要跌倒了,但通过与另一只陀螺的撞碰,竟使另一只原来旋转稳定的陀螺先行跌倒,而自己倒反而继续稳定了一阵。再如,当你面对墙壁站立,中间相隔半米左右的距离,然后你直身向墙壁方向倒下,等到快触及墙壁时,迅即用手推按墙壁,借反作用力使自己恢复到稳定的直立状态。撞碰平衡的原理,与此大同小异。
(6)依托平衡:用单向依托或双向依托构成联合底盘,来取得暂时平衡。但由于推手运动是不准搂抱或抓人的,因此,对依托平衡的应用范围远不如摔跤来得广泛,而且必须是应用得宜的;同时要防止对方“放空劲”,促成自己的跌仆。
推手中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一直保持着平衡是不可能的。
二、关于改善消化系统:
食物的消化是靠人体小腹内部的小肠蠕动来进行的,人所摄取的营养主要靠小肠周围亿万毛细血管吸收并转化为能量,补充到血液里输送到各个器官里去。所以,腹部的蠕动非常重要。平常不运动时,腹部小肠的蠕动次数每分钟10一15次,你一旦愤怒、抑郁时,它就停止蠕动了。如果打拳时经常进行丹田运转,即所谓的腹部呼吸运动,就会加大小肠的蠕动次数,恐怕每分钟30—40次都不止。太极拳从开始启动到收式结束,都在进行丹田带动的全身运动,这样,腹部运动越多,它吸收的营养也就越多,对排泄功能和身体代谢机能的健康益处就越大。
关于改善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美国有一位医生叫开吉尔,他为一名女性患者治疗“尿失禁”症时,提出一个治疗建议,他让这位女性每天经常去锻炼P·c肌。那P·c肌是什么地方呢?就是人体下面的趾骨和尾骨之间的那部分肌肉群。他的方法是:让这女患者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放松那块肌肉,就是所谓的“提肛”那样,收缩、放松,再收缩、再放松,不间断地进行反复交替的锻炼。他称之谓“不为人所知的运动”,这位女性锻炼了一段时间后,结果不但治好了尿失禁,还治好了痛经等症。
太极拳正好强调收腹、吸气、松胯、提肛。发力时突腹、呼气、肛门松沉,恰好是锻炼骨盆底盘上。的那几块肌肉——P·c肌,这套拳无论发劲也好,不发劲也好,都锻炼这块肌肉。这恰恰与这位美国医生的观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