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太极拳中,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觉得太极看着简单学着复杂,事实中发生这样现象的有很多,所以在学习太极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兴趣,这样才能越学越想学,才能达到效果。
因此,在学习太极的初期,一定要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及太极的相关注意事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意点:
先下后上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周身协调,重心稳定。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
太极拳教学应遵循先教下肢动作,再教上肢动作,后进行上下肢协调配合练习的原则。在套路教学前,先要求学生上体正直安舒,两手背后,腿屈到所要求的程度,按开步----弓腿----倒重撇脚尖---收腿上步----开步的顺序练习下肢“进”步;按退步----移重心----并步----并步----退步的顺序进行下肢“退”步的练习,以及侧行步,虚步练习等等。
体会腿的虚实转换和下肢肌肉的本体感觉。然后进行“拳”“勾”“掌”等手型和“抱”“分”“搂”“推”等上肢练习,体会手臂圆活自然的运行路线。在各单势教学中,只要先把下肢动作抓好,把转移重心,步法变换弄懂,再把上肢动作分解教会学生,后完成上下肢完整动作的协调配合,再强调以腰的旋转带动腿的运动。 这样由脚而腿而腰再上肢,完成一个单势动作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粗讲精练
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教学初期,教师如果过分地追求动作规范,过分地强调动作细节,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得越细,学生越不容易接受,常常顾此失彼,不知所措,渐渐地畏难泄气,对练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对初学者,开始的教学易粗不易细,先让学生粗略地掌握动作概貌,熟练后再细抠动作。也就是说,得天独厚记学生从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运行方向等动作,外形上大体规范,能把动作比划下来。待动作熟练后,再进一步要求呼吸、意念、连贯、协调等。如教授“左云手”时,只要学生能比划出侧行步的重心交替,常握翻常开步时机和云手的路线即可,百对以腰带臂,眼随手动,呼吸配合等细节暂不做过高要求。同时也应注意,在这种先粗后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大致上会比划动作时,及时细抠动作,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难以改正。
形神合一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是练拳人的口禅。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应先把外形教好,再进行精气神的练习,后形神合一;先把单势动作教好,再要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只有把整个动作学会练熟,才能使精气神贯注到每个细小动作中,用意识引导动作,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达到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之目的。如“搂膝拗步”一势的教学,先让学生看示范,用心记,再随教师做模仿练习。
当各个动作熟练过后可以采用假想的方式,让太极学者在自己的脑子中产生想象引导的动作。以拳架促进内神,再配以搂吸推呼的呼吸配合,使做出的动作刚柔相济,内外兼修,这才是学习太极的关键点。
总而言之,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从实践点出发,把自己会的所知道的,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