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练太极拳不仅可以养生,而且可以强体。太极拳的推手时太极拳练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只有练好了太极推手,才算是练好了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推手的时候如何用劲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太极推手用劲的五大要点
在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过程中,很多人还是分不清楚力道和劲道的区别。
一般认为,力是产生于人体单纯的肌肉收缩,劲则由经过长期锻炼,依心行气促成。
即用意念使人体的肌肉收缩和发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意劲的发放要比常力大好几倍,且有弹性,通常称“混元之气”。劲在推手实践中,有各种法度,简称“劲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只有领悟了太极拳的各种劲法,这样才可以随心所欲的发力。
太极前辈先贤创的劲法很多。本节仅列举五点在推手中有连贯意义的劲法。
(一)化发合一
是符合太极阴阳图形,半圈化、半圈发。化是在掤粘住对方依腰胯柔化的基础上,化解不是靠脚步前后走动当做走化,只能算以退代化,可称彼进我退,我进彼退。
没有达到体内转化。不用力顶,不脱手,叫不顶不丢,是太极拳与人交手对抗中,有别于其他拳种的独特之处。
在很多太极拳的经典著作中,对于太极推手的化发合一都有很多的描述。
《太极拳经论》中所述左重则左虚,右重由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讲的就是如何化。
但化不是目的,是发人前必需的手段和过程;只有能化解来势,在化中寻觅对方的劣势,然后一举将对方发出。
(二)交叉“化发”
一旦粘住对方,就左化右发,右化左发,上化下发,下化上发,将对方来势化解之时,进发也在其中了。这是太极原理,化即是打,打即是化。
如对方向我正面进攻,我身微一侧,从横面发去,也叫直来横打,照此类推,左来右打,右来左打,上来下打,下来上打等。要做到眼到、手到、劲到,干脆敏捷。
(三)引进落空
也称引劲落空,是以柔克刚的上层功夫,推手中彼不动我不动的原则,如果对方也这样,岂不出现双方僵持等待的局面了。
所以在接手中,对方不出力发我之时,我便用假象引逼对方出力,只有用引才能找出对方的动机和重心,然而顺势将对手发出。
这就是引的目的,如意欲向左发劲,必先向右逗引,意欲向右发劲,必先向左逗引。这两者都是侧身引发,如意欲向上向其后发劲,则必先向下逼压;依此类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对方无所适从。
亦可用假力故意顶抗对方,使其力量直扑,我便上下左右与之周旋,再突然一松沉,使对方力点落空及至身体失重,立即抓住机会向前猛发,借力打之效果更佳。
也可粘住对方,彼重我也重,彼轻我亦轻,这个重不存在双重,只是引对方出力,试探对方的动机,迫使其失策,力被我借用,一旦双方接手,如胶似漆粘住对方,使其松不掉,也出不了力,形成被动挨打的态势。
(四)蓄而待发
也是吞吐之法,只有蓄得进,才能发得出;蓄不是外形的退缩,而是心意的含蓄,这种不露形的内敛,要有较深的太极功夫才能达到。
这个功夫必须在日常练拳中每一动作注意精气神的锻炼,才能逐步形成一种能柔、能刚、能发的灵活功夫之内劲。
这个意念是长期练拳习惯形成积累起来的,是有目的地松,有目的地刚。正如先辈们归纳的蓄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
(五)得机得势
怎样掌握化发的时间差,在太极推手,化、发、引、蓄,不是孤立单一的动作,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在化发引蓄中一气呵成,整个过程是无须思索的条件反射。
前面所述,半圈化,半圏发,能发化也在其中,但也可先化后发,多走化一些时间,多探讨,相互学习。亦可粘住即发,化发没有具体的时间界限,快则几乎同时完成。
初学者切记一定要先练好拳架,使腰胯松柔前送后收伸长,转动灵活化解,逐渐理解由外入内,化决不是外形左右扭动,前后走动摇摆。
化要练成内在松化,如能辅助站桩,是帮助下身更加沉稳。要知道,基本功就是根本功来自拳架,要下苦功夫练好拳,不能凭力气,硬顶死撑,有时也许能得胜,沾沾自喜,认为人家推我不出就是好。
要知道路子走错了,推了半辈子手,拳也没有打好,仍是太极的门外汉。只练了个硬拖硬拉玩玩而已,没有太极味道,别人不愿与你推手,你也很难再提高了。
所以说拳架是筑基,推手是交流探讨,只有真正领悟轻灵松活的内在功夫,才能使对方无处着力,方可寻觅借力顺势将对方干净利落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