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取拳劲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种类型,即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结合型。比如泰拳、拳击属动力型,大成拳、丹劲道属静力型,太极拳、八卦掌属动静结合型。
当然动与静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求取拳劲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动或静的某一方而已,并由此形成鲜明的训练风格和技术特点。总体而言,动力型属外求法,静力型(含动力静力结合型)属内求法。略述如下:
1 动力型求取劲力之道
一切搏击功夫都强调功力、速度与反应的重要性。以拳击的训练为例,通过打沙袋、抛实心球、负重深蹲、腹肌锻炼、举扛铃等动力训练产生力量,通过打手靶、击梨球、速度球、击影、组合拳等,进行攻防、速度与反应的训练,将基础力量转化为击打力量。拳王争霸赛精彩的画面通常是重拳击倒对手的瞬间,因为这一瞬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比如力量、时机、击打部位、技战术、意志品质等等。在这些内容中力量(也就是功力)是决定性的致胜因素。
力量是核心,重拳需要力量,组合拳需要力量,保持灵活轻盈的步伐也需要力量。拳击手的品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拳力度;2、连续出拳能力;3、出拳速度和准确性;4、步伐和抗击打能力;5、技战术;6、意志力。
拳击的发力上肢力量只是辅助,腿部力量用来发动与加速,蹬地转髋是拳击发力的关键。伸膝力量是核心力量,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深蹲是拳击训练的王牌动作,不仅产生力量还能使力量传导通畅。
半蹲是模拟拳击发力的佳动作。腿举是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有利于将核心力量从下肢传导到上肢。
2 动静结合型的劲力求取之道
该型以太极拳典型,太极拳形体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内在则是“意气君来骨肉臣”,松柔为魂,阴阳为母,“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滞,“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动中求劲,静中求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
技击特点:心静制动,以虚待实,后发先制;以柔克刚,阴阳相济,化中有打;以小打大,以弱胜强,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引动四两拨千斤。
《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因为太极拳是动中求劲,如果没有师传身授,局外人难以掌握,故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
3 静力型求取劲力之道
内功劲力又称为整劲、拳劲、内劲等。站桩是获得拳劲直接、简单、快速的方法。找到拳劲任何一个定势都可以称其为站桩,然后在动态中不失此劲便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和提高拳劲了。
站桩求取拳劲,运动体认拳劲和实战运用拳劲是一切内功的核心内容。
站桩形态姿势繁多,八极拳有八极拳的站桩,形意拳有形意拳的站桩,但总不出两种形式,一是正桩,一是侧桩。不管什么桩均以求劲为目的。开肩和开胯是训练内劲重要的部位。
开肩指的是扩大手臂根部肩关节部位,尤其是肩胛骨,需要特定动作使这部位的肌腱与韧带得到强化。丹劲道一层功夫“转辘轳”,丹劲道二层功夫“活辘发力”专门开肩。开胯指的是使耻骨联合与坐骨结节上的关节缝隙加大,增大运动幅度。
因为髋关节是调整腰腿动作的关键。内劲爆发是指在短的时间内发挥出筋骨力、能量、重力的能力。
能量似电,而筋就像电线一样快速输送、传导电,以波动和振荡的方式在组织中传导,节节放松,节节贯通,筋力联结,协同一致,实现能量转换与发放。
如何在站桩中求劲呢?正确的站桩是有内涵的,不是说站个姿势就是站桩。劲是桩的内涵,也就是说站桩要找到拳劲才有意义,才是有效的做功。初学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找到拳劲。
①两脚与肩等宽,做几次起跳动作,并用心体会在起跳和下落的瞬间,身体腰胯的间架结构状态,将这种间架定住并体认内在的劲力状态。
②负重起蹲,体验蹲起较劲的状态,这种腹腰脊背自然得力状态就是站桩所需要的身躯状态。
③端水试劲,两手端一盆水,体验水盆的重力从手臂传导到腰部的劲感,然后放下水盆,空着两手做寻找端水盆的劲感,这就是上肢要找的拳劲,形松意紧,松而不懈。
④头顶悬,虚领顶劲,诀窍在于颌回收,将颈项上顶。睡觉时体验颈部枕枕头的状态,这是颈部自然的状态。
⑤检验桩劲是否正确,按上述4步要求做浑元桩(抱球桩),然后直接起跳下落,桩架不散,内劲不失就是正确的整劲站桩了,这种要求可运用到各种桩功训练中。
整劲是站桩的本质,要领是五心归源,即头顶手足心的力都向丹田(力源)汇聚传导。丹劲道三层功夫“企托桩”详细讲解了这一内功心法。
静力型求劲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仿生术,如虎扑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虎一生下来就在训练整劲,当然这是它的自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