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气之合,形意拳传统习练步骤是先打身形基础,再练动感,后再练任意状态下的内外六合,整个过程依次为整式练习、整劲练习和整合练习。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气之合
1、整势练习
此阶段属于增强体能、规范形体架势、注人动作要领的基础性练习。形意拳静有定型,即三体式。
它对周身各个部位都提出了静态时的要求,如头要正、指要顶、背要圆、气要沉,等等。动有动态要求,主要有起落钻翻、沉肩坠肘、背松臂抱、直来直往、拳势紧凑、三尖相照、齐动齐进等。
通过三体式桩功的练习使练习者一改原有静型习惯,从头、手、肩、膝、意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一亮相即是三体式,就处在攻防兼备的状态下。
通过五行、十二形等徒手单练套路练习、形意刀、剑、枪、棍等器械单练套路的练习,使练习者掌握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等动作要领,达到外三合。
2、整劲练习
这是在整势练习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动的体感练习,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方法是首先按照由筒至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动桩的练习。
可在五行拳中,选择自己较为顺畅的一拳为拳基(如劈拳),采取半步方式,反复练习起钻落翻的过程,体会内动驱外动的方式和体感。
通过体验发力过程中胯、脊、肩等部位动的感觉,强化体动在大脑中印记和大脑支配体动能力,在动与意之间建立起联系。做到体动我知,意识支配着体动和动的方式。其次,建立体动的合理顺序。
按形意尾闾为内动之“转斗”、力从脚起,以及丹田、尾闾、脊柱状态三位一体等拳理要求,反复进行发力练习并不断地对体动过程进行修正。
细细体会脚燈力上传催跨、尾闾动启动丹田和脊荡动汇胯力上传,经颈椎向后突动,力分两处催肩而动,肩催肘、肘催手,各体位依次由松变紧,再由紧变松和开合蓄发,体动能量在传递中增大,动能流涌动的体感建立和大脑对动量流的引导等一系列过程。
当体感如涓涓流水,无隙不入,无微不到后,寻觅劈拳发力各相关体位动的合理顺序并确定下来,再经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其长到身上,即俗称功夫上身。
此时不仅有了所谓气,还学会了在劈拳发力中所谓的聚气、运气和意气力的三合。在此基础上,按照形式不拘一格的要求,再依次进行其它五行拳以及十二形拳的动粧练习。
第三,进行内外六合的练习。在整势练习中,溶入整劲练习方式,用内动驱外动,由明动向暗动、大动向小动发展;用外动牵动重心而动,让震脚促使重心速动之力传至力梢;周身发动使动的质量大化,动能催动力梢使打击速度大化。
并以全身之颤抖和力梢坚实瞬间同时完成使能量全部输出至对方身上;动静、刚柔、阴阳、实虚、进退变化无隙全凭所需,行似龙、动似虎、步如猴,体现出形意拳术形与意、内与外,意、气、劲、形合一集中,周身上下无处不合的特点。
3、整合练习
这是任意状态下的六合练习,属体感反馈决策过程中知彼知己的应用技法练习。当六合上身后,一动就为整劲,但这只是知己的功夫。
技击是敌我双方所为,还需要知彼,方能百战不败,俗称“搭手便知有没有”。整合练习就是从自身假想敌的演练向实战技能的转换,从而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境地。
整合练习的方法是对打练习。形意前辈按照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实战环境下的技击方法,编排了许多对打练习套路,常见的传统套路就有五花炮、五行炮、安身炮、贴身靠、对劈拳等十余个。
这些对打套路有的注重黏打训练,有的注重靠打训练,有的适用初练者,有的技法掌握难度较大,始终伴随着习练者功夫的渐进。
练习时,首先要按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高挑、低压、平势推的接手原则和先顾后打的顺序,依据对打设计安排,一招一式规范地进行练习。
并逐步熟练掌握顾即蓄、展即打的技术,在已知规定动作实践中实现内外六合。
必要时双方还要进行单招练习以强化动作规范,特别是对打中体动感运行练习。
其次,进行适当范围内的变势练习。此阶段注重的是听劲和变手、决策和实施技法的练习。
在双方规范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双方都要寻求力大小、力落点、拧裹方式、击打目的等变化,刺激体神经使其反应敏捷快速有效,意念跟着对方劲力走,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意动形随,左右逢源,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力求在变中做到内外六合。
形意前辈所讲:“一手变一手,哪都不能走;一手变两手,可以走一走;一手变三手,走遍天下无敌手”,就是指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进行任意变手对打练习。要选择功夫水平相当,武德端正,技术娴熟,应变能力强的武友为对练对象。
通过任意推手、单招任意组合、对练拆练等方式,在适当保护、慎出全力、不出黑手的前提下进行练习,进一步接近实战环境。
在对练中培养意念行走、起落无形、粘黏连随、依你而做、顺势而为、贴身发力、为我所控的能力。
第四,进行拍打练习。拍打功是形意对练双方打与被打体验的常用增强功力方式,发力者可检验气贯四梢出劲方式,受力者可检验抗击打能力和劲力透的深度,进行比较交流。
如气沉丹田,腹肌绷实形成局部顶凸,可抗击腹打,用收腹形成局部凹陷化力后再实施射丹田还可造成来拳的挫伤。通过拍肩掌力的向体内透度来检验上体松柔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