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舍得
能舍才能得。“舍得”二字是我们平时讲的多的一个词汇,但要求人真正要做到却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遇事权衡得失,什么是我们想得到的,什么是我们要放弃的,该舍则舍,该舍而不舍就犯了“贪”的大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学会放弃、学会割舍,胸无羁绊坦荡面对生活和人生。
同样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忌 “贪“字,太极拳是一个对腿部支撑力要求很高的拳术运动,所以初学太极拳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首先运动量不能贪多,运动量要逐步增加顺其自然不可勉强,否则就会因为劳累过度致使肌肉及各关节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受伤从而适得其反。另外学习内容也不能贪多,要按部就班,基础打牢,细细品位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推手及实战时,也要符合“舍得”原理,及 “舍己从人”,但“舍己从人”是有限度的,“舍己”是为了深入敌穴,然后而有所为,即所谓的“无所为无所不为”。
三、留余
留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事要留余地,给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即什么事都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可而止。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而闻名于世,康家由明朝至清朝到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康家的家训让人深思。
其家训《留余》刻于匾上世代相传,匾上书有南宋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在留余思想的指导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华人富豪李嘉诚做生意的宗旨是能赚十分的钱,自己只拿九分,留一分给别人赚。这种不“贪”和“留余”思想使他成为世界华人首富。
“留余”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也屡见不鲜,拳理常云“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习练时肢体上要求双臂、两腿均不得挺直,过直则等于不给自己留余地,致“力”于僵化状态,虚与实的变化上就不能骤然表达,甚至受制与人,如 “掩手肱拳”一式,出拳时只打八九分,留上一二分,使自己不至于用力太过而失重,也给自己留一点变化的余地。
四、宽容
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凡事莫斤斤计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陈王廷《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匪……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所以他才有“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心境。
学习42式太极拳就要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方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唯有此才能一步步走进太极之庙堂,若心胸狭隘凡事计较势必横气填胸、心气浮躁又怎能进入太极之高境界,所以“习武,德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小成在于勇、中成在于智、大成在于德”,无论习武还是作其他事情欲取得大的成就,盖莫过于此大道。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她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拳愈练感受愈深,如酒越酿越醇,越练越有滋味。
42式太极拳中的平衡运用
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运动,全赖力与力之间的平衡,是通过神经中枢调动肢体产生支撑力从而达到人体重力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必然难以维持平稳站立而跌倒。
普通人因缺乏训练,在与他人直接的身体对抗中很容易被外力所制,既而难于平衡。
所以说,42式太极拳对于对手的攻击能够巧妙化之,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洞穿并破坏了对方的重心,使之失去平衡。
而42式太极拳拳法训练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贯彻“静、轻、慢、切、恒”的要求,从盘拳架入手,去僵催柔,重新整合人的神形意气,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充分调动人身潜能,在技击中节节贯串,在维护自身平衡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打破对手的平衡,制服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