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谈及癌症都会色变,因为它的不可预测,所以大家都有着畏惧心理,私处飘荡着致癌物名单,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致癌食物,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食物致癌吗?吃什么致癌其实我们应该多多关注科学依据,而不是盲目的听信他人。
一个吃着槟榔咸鱼加腌菜的人,每天还钟爱着咖啡喝中药,你还担心什么手机电磁炉的辐射能致癌,讲出来我都要笑晕过去。
还数的清这些年你看到多少篇形形色色各种物质会让你致癌的文章么?左手一个WHO说XX致癌,右手一个癌症协会认定的致癌物。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为了让人类得癌症而孜孜以求的努力着。
看了太多被说成致癌物的文章,不会让你生活的更健康,而是反而让你对真需要注意的危险物质掉以轻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些才是真正的致癌物,哪些又是危言耸听,没事吓唬人。
IARC将971个因素分为5个级别
说起致癌物研究,就要提一下IARC这个组织。IARC全称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中文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
这个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汇总和研究各种不同物质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具有的机构了。
当公众怀疑某种因素(物质、饮食、环境等等)可能致癌,就会有一群科学家鞍前马后的去研究。而IARC会对所有研究结果进行评估,看证据是否充分,进而进行致癌性的分级。
专家研究了几十年,通过971个致癌因素将致癌因素分为了5个等级。
1类、对人类有确认的致癌性。
2A类、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
2B类、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
3类、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对人类致癌。
4类、很可能对人类无致癌作用。
排除某种物质的致癌性几乎不可能
在这971个因素里,终被确认“很可能对人类无致癌作用的”只有1个:己内酰胺。而接近80%的项目结论,都是“尚不确定”(504个),或者“有可能”(300个)。
确认有致癌性的只有114个,很有可能的有69个。这加起来183个项目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公众往往会逼问科学家:“到底会没会致癌啊,会还是不会,一句话!”而科学家听这句话的感受,会比皮肤科医生被咨询“我会不会秃顶啊,到底会不会啊”还要郁闷,毕竟秃顶的可能性还要大于致癌N倍。
确认有致癌性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去排除某种物质的致癌性就跟确认某个人未来是否秃顶一样——几乎不可能。
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任何有效证据证明会致癌(秃),但还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了解了这种无奈的心态,我们在看分级列表的时候就能更明确的了解到底致癌风险有多高。
此外,很多事情没有致癌性或者致癌性低,但不代表无毒或者不危险,比如闯红灯,请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