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在冬季和夏季之间的一个季节,对于季节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都说春捂秋冻,春天该怎么捂呢?小编给大家讲讲春捂怎么捂健康、春捂捂到什么时候以及春季饮食注意事项是什么。一起随小编了解一下吧。
春捂怎么捂
1.“捂”对时间
春天的气温时高时低,温差较大,有时艳阳高照,有时又春寒料峭,身体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当白昼气温超过15摄氏度而且比较稳定时,穿得稍单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说的皆是这个道理。
2.“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一会儿。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俗话说“急脱急着,胜似服药”,可谓春季穿衣的经验之谈。
3.“捂”要有度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和皮肤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春捂”务必有度。
4.“捂”对重点
捂背: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捂腹: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腹部温度太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出现。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捂脚:春天防寒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青年,特别是年轻的女性,穿鞋露脚踝,过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裤、换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蛮腰,都会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春捂捂到什么时候
1、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2、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