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这项运动可以说是全民族的热爱,历史非常的悠久,不仅可以锻炼全身的筋骨,还能让人身心愉悦。那么有哪些踢毽子技巧呢?踢毽子的好处还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有关踢毽子的运动常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可以在休息时选择踢毽子,也不需要你花费很多钱,毽子的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历史起源
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在汉族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在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上,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到清代,踢毽的技艺变得非常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有位清初词人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下棋还有趣味。
发展
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
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
在1995年的全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农民运动会上,毽球被列为了比赛项目。从此毽球运动便成为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
基本技法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
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
单纯比踢技术
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踢。着地的脚可以移动,也可以不准移动(俗称“定桩”),踢的脚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参加者可以依次轮换踢,连续踢得多者或先完成任务者为胜方。
也可以“加宝塔”,即第一人踢一下,第二人踢两下……依此类推,周而复始,直往上加,到其中一人踢“死”为止。“死者”可向“生者”“抛毛”,即将毽子用手抛给人家踢,直到人家没踢到或你接到踢来的毽子为止。比赛再重新开始。
兼比踢花样
常见的是“打跳”,即毽子一抛,双脚同时跳起,用一只脚踢它。可以连续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还有“打偷”,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从背后“偷偷”去踢。
“打环”,双脚跳起,一只腿弯曲起来,另一只脚踢;“打翘”,双脚跳起,一只腿向前伸直,另一只腿踢;“打剪”,双脚跳起,两腿向前作剪剪子动作,用其中一只脚踢毽子。此外,还可以故意用反脚踢,(注意有人是左撇子,右脚则是反脚),或双脚轮换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