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曲棍球
班迪球,又称“冰上曲棍球”或“卡尔文球”,在北欧和北美地区较为流行,还没有被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冰上曲棍球的传统强队是俄罗斯队以及北欧三强瑞典、芬兰和挪威队,世锦赛的冠军之争多在俄罗斯队和瑞典队之间展开。这个项目的首届世锦赛1957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1961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从2003年起改为每年一届。
比赛冰场长110米,宽65米,场两端线的中间各有一高210厘米、宽360厘米的球门架,门柱与横梁均用12厘米×12厘米的方木制成。球拍木制,长120厘米,宽6厘米,底部弧形,重450克。球以多层线绳织成,圆形,直径6厘米,重60克。
比赛时,双方各11人出场。其中守门员1人,运动员脚着冰刀鞋,身穿保护性运动服,手握球拍,竞相将球射入对方球门。每射中一球得1分,以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队。全场比赛90分钟,分上下两半场,中间休息10分钟,比赛中可随时换人。
2发展历史编辑班迪球早流行于荷兰。19世纪中叶,在英国和挪威、瑞典等北欧各国迅速兴起。19世纪末俄国自行制订规则和打法,称为"俄罗斯冰上曲棍球"。
1901年瑞典举行首次班迪比赛,1903年挪威成立班迪俱乐部。1902年设立俄罗斯冰上曲棍球流动奖杯,定期在圣彼得堡举行。1910年德国、丹麦、挪威、瑞典和俄罗斯创建北方冰上曲棍球联合会,由于规则不统一,北欧的班迪与俄罗斯的冰上曲棍球形成两大派系。1953年两大派系统一规则。
1955年在瑞典、芬兰、挪威和苏联等国家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国际冰上曲棍球联合会,将该项运动定名为冰上曲棍球,并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1957年举行首届世界冰上曲棍球锦标赛。1961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
为2011年第七届亚冬会比赛项目。
比赛规则
班迪球是一项冰上运动,通常使用一个圆形球进行比赛。在比赛中,两队各11名球员要使用球杆竞相将球射入对方球门从而得分。与英式足球相同之处在于,开球、击球入界内或球门掷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
不同之处在于,角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但与英式足球相比,班迪球的所有任意球允许不经过第二名球员触球而直接射门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多的队伍获胜,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比赛平局。但本规则有例外情况。
比赛主要规则是球员(除守门员外)不允许在比赛中故意用头、手或手臂触球。虽然球员通常使用球杆来控制球,但他们可以运用除头、手或手臂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并可有限制性的使用冰鞋。用头触球将被判罚下场5分钟。
正常比赛中,球员要通过个人控球手段尝试将球推入对方球门,包括运球、传球给队友以及将球射向对方守门员把守的球门。对方球员将通过抢断传球或拦截控球球员来重获控球权。
但是两队球员间的身体接触是有限的。班迪球属于流畅度较高的运动,只有当球出界或裁判员吹停时才暂停比赛。暂停后,比赛通过任意球、罚点球或角球重新开始。
如果球沿边线出界,裁判员必须裁决哪方后触球,并判对方球队重新开球,就像足球中的掷界外球一样。
规则除守门员外没有规定球员站位,但许多球员的专业分工已经发展成熟。广义上来说站位包含三大类:前锋,主要负责射门;后卫,主要负责阻止对方得分;中场,化解对方进攻并控球传给前锋,上述球员站位统称为外场球员,以区别于守门员位置。这些站位根据球员主要占据的球场某侧而进一步细分,比如有中场后卫、左、右中场球员等。
10名外场球员可以根据这些站位形成不同组合(如3名后卫、5名中场、2名前锋)。每种站位的球员数量决定该队的战术,前锋多后卫少形成的是进攻型打法,反之则是节奏较慢的防守型打法。
虽然球员在比赛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固定站位,但球员的移动基本不受限制,并可以随时切换位置。球场上的球员布局通称为球队阵型,球队经理有权决定球队的阵型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