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心浮气躁,吃不下饭。这样是很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在这盛夏的时节,重要的就是要养阳。那么,如何才能养阳呢?接下来就请我们的温长路专家来给我们说说夏季补阳方法吧!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为什么夏天还要养阳
在一年四季当中,夏天的阳气是为旺盛的。
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
很多人单单觉得出汗多,只是会伤阴,其实时间久了就会阴阳两伤。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女人、老人易阳虚
很多人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天,手脚依旧很凉,这就是阳虚的一种表现。我曾经看过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40多岁的女性,大热天从河北来北京看病,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一边拿着毛巾擦汗,一边说怕冷,这位病人就属于阳虚。
女人如果阳虚那么会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首先是怕冷;从舌头上看,一般是舌体胖大,颜色淡,或者白白的,或者是水汪汪的;另外还有一个规律性的表现就是眼泪、鼻涕、口水动不动就流出来了,女性也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大,尿失禁。
大笑或打个喷嚏后,尿就出来了,这是因为阳虚以后容易固涩无力。
从脏腑来讲,阳虚分为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那么,如何鉴别自己属于哪种阳虚呢?
比如说心阳虚,张仲景有一句话叫“其人插手自冒心”,有点胸闷、心慌、憋气、怕冷,这些都是心阳虚的表现;脾阳虚,主要是消化吸收有毛病,表现为大便比较稀、肚子胀等。
肾阳虚,大家都知道,常见的就是腰膝酸软等问题;还有我们上面说到的手脚怕冷,常见的原因就是脾肾阳虚。
此外,还有一个肝,但我们不说“肝阳虚”,我们称为“寒邪入肝”、“寒滞肝脉”等,常见的表现就是小腹发凉,男的甚至会牵扯到阴囊部位。
说到容易阳虚的人群,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多,从年龄段来区分,则是老人居多。其表现不只有手脚冰冷,还可能背部发冷,女性小肚子怕冷的也比较多,或者腰以下腿脚冰凉等,有的女性月经不规律,有淤血,颜色发黑,怕冷。
虽然表现的部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寒的问题在里面。
夏补阳效果好
中医的外治法在冬病夏治中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实际上这里面还蕴含了一种中医的预防思想。意思是不要等到冬天天冷了,阳虚加重时才想起来补,平时就要多加注意,甚至到了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预防,提前温阳补阳。
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人质疑过中医的三伏贴,对其持怀疑的态度。但我想说的是,养生本身就是一个修正体质的过程,效果肯定会慢。中医的很多养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坚持才是硬道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有一项课题,是观察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果。
第一年时,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第二年还没有什么差异,坚持到第三年就开始明显见效了。
所谓三伏贴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例如,属于大火热体质的人,贴三伏贴肯定效果不好。还有一点就是要看贴在哪里,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适合的,比如足三里,它是一个强壮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贴,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随便贴了。
因此,不管是三伏贴也好,补阳药也好,如果滥用可能会造成无效甚至是反作用,后倒霉的不仅是中医理论,更是患者自己。
本期嘉宾介绍
温长路
笔名寓愚、文苕。1947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
现为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和编辑出版、医史文献、医古文、李时珍、王清任等分会常委、副主任等职。青年时期从事专业文艺创作,有批量文艺作品问世;后入门岐黄,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除有众多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外,还连续创作、出版了一批将文与医融为一体的科学小品。已公开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种。其中有的作品被收入国家编纂的相关著作大系,并获得政府奖项;有的作品多次再版、重印,有的作品被译成外文出版。主要事迹被国内外几十家媒体报道,并载入《英国剑桥名人录》、《中国科学家传记》等30余种辞书。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