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原则
胆道蛔虫诊断明确,首选给予解痉止痛,用A中阿托品+哌替啶,肌注,消炎,用A中抗生素药物,如:氨S+庆大+甲硝唑,如感染严重时可用B中抗生素,给予利胆,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虫药。按以上用药大多胆道蛔虫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另外,平时有肠道蛔虫病时,要定期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蛔药给予驱蛔治疗,预防胆道蛔虫病。
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典型者,先行A项检查,B超找到胆道蛔虫,是可靠依据。有并发症时,示情况选用B项检查。注意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心绞痛等鉴别。
疗效评价
1、治愈
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者。B超示蛔虫已排出胆道;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者。
2、好转
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B超等检查蛔虫未完全排出胆道者,或出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者。
3、未愈
症状不消失,并出现夏科氏三联症;B超示胆道内仍有蛔虫。
怎么诊断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但因寄生环境发生病化,上窜到十二指肠,钻入胆总管时,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强烈的阵发性绞痛。进入胆道的蛔虫还可向上钻入肝内胆管,其尸体或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蛔虫进入胆道后还可引起胆管、胆囊、肝脏或胰腺炎症、胆道出血、败血症等。
突发的剑突下钻顶样绞痛,是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症状,病人疼痛难忍,常转展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绞痛为阵发性,可突然缓解,缓解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缓解期病人无明显痛苦,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有时可吐出蛔虫。早期病人体温一般不高,合并感染后,可出现畏寒、高热或轻度黄疸,严重者可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B型超声检查能辅助诊断,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窥见蛔虫。
本病治疗一般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应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异丙嗪,必要时加以派替啶,并应用中药利胆,及硫酸镁和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哌嗪等驱虫药。为防治胆道感染,还应选用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并发其他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
结语:预防蛔虫病的产生需要我们做好卫生的工作,在吃饭之前一定要先洗手,这样可以避免细菌进入到人体中去。上述关于蛔虫病的介绍,大家对蛔虫病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了吧。孩子的卫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要做好孩子的卫生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