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尔夫时应保持怎样的心理
在训练场上是无所谓成败得失的,因为输与嬴只代表当时个人的技术发挥水准,过去了就很少有人会去刻意记住它。而到了赛场上却截然不同,每个球手背负着太多成绩的包袱。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你提前和这个赛场Say goodbye,所以谁也不敢放松紧绷的神经。
或许也正是这种心理使然,才让看似波澜不惊的比赛升级为双方心理素质的抗衡。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就在几天前的爱尔兰公开赛,费舍尔以两杆优势力压本土作战的三届大满贯冠军哈灵顿。尽管费舍尔两度被世界排名十九位的哈灵顿追平,但坚定的他并没有给对手制造逆转比赛的机会。
终以65杆(-6)的成绩勇夺爱尔兰公开赛桂冠。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能够听到吼声,知道哈灵顿正在追赶。我只是试图保持耐心,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我们想要给自己夺冠的机会,我也不例外。”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占尽天时地利的哈灵顿本可以顺理成章继续书写他的大满贯神话,但事实他终因不堪比赛结果所累,在势均力敌的时候,被沉稳的费舍尔一次次强有力地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这场比赛让他屈居亚军的真正原因 ,并不在于技术略逊于人。
不能有效稳定住自己情绪,比赛没结束在心理上已经焦躁或放弃才是真正的致命伤。对于“初学乍练”的青少年而言,赛场上对心里调节能力的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球技已经达到娴熟的阶段后,下一步要做的便是不断通过各种比赛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处于被动时,不但要稳定好情绪,以良好且自信的心态完成好下一次击球,更要把握机会在心中谋划好如何逆转赛况,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这是评判一个职业高尔夫球手实力至关重要的准绳。
在各种大师赛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世界排名相差悬殊的球手同场竞技,结果“弱者”却力克“强者”的局面。其实,赛场上本无绝对的强与弱,更多的比赛源于心理素质的对抗。
用平和沉稳的心态面对一切“劲敌”,可以说你的比赛已经离胜利近在咫尺。喜欢高球的孩子们,如果你们真的爱高尔夫那么请爱它的全部。因为它能带给你的不只是胜利的喜悦还有人格的塑造,意志的洗练,让你蜕变成真正的强者,无论面对比赛抑或面对生活。
要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首先得制定一个长期的心理训练计划。具体操作可以请教教练和研究高尔夫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指导人员。以下是一些建议。
巧用战略
“金熊”在他的书中写过,如果在果岭旁有障碍(水障碍或树林),可以将球打向障碍区,然后上果岭时你就不会对着障碍区(在梯台时,就直接插在障碍的方向)。贾斯汀·罗斯会在比赛中第一杆用球道木开球,来增加信心(球道木准确性高,不容易失误)。降低杆的号数,当信心不足时,可以牺牲码数来换取稳定。主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战略有信心;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透过五种感官元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
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诺曼的建议——自我肯定,在困难的一杆之前对自己说:“可以的!没问题。”、“这一杆越困难,对自己的自我暗示要越多,比如说如果我在巡回赛的后一洞,面对一个长距离的铁杆上果岭,而且需要抓‘鸟’来取得胜利,我会对自己说:‘你知道这一杆的意义,你已经做过上千遍,现在你也可以再做一次。’”
想象与形象化
在球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观看完职业球员的顶级比赛后,紧接着第二天下场打球成绩也会相对较好,这就是因为看完职业球员的挥杆和竞技状态后,自己也想象成是职业球员,表现出职业水准的协调性与气势。
如果条件允许,在练球时也可以录像,把一些轻松、自然的挥杆保留,经常观看,以便在下场时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