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你意识到周围人的目光都注意你时,心里便会产生一种紧张感,走起路来不知所措,反而显得不自然了。这就是心理作用。
打太极拳也是如此,我们很不经意地做某个动作时,非常自然、流畅,如果正正经经地往那儿一站,准备打拳,反而紧张不自然了。
这种专注的意念越重,紧张的程度也越重,有时甚至手指都会发抖。所以打拳时意念不能过重。但也不能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散漫、懈怠。
正所谓,有意无意是真意。比如我们在上步时,要在不经意中把后腿提起来,再轻缓地送出去。这样就做到了放松,既轻灵,又沉稳。
第二、套路要熟练
套路不熟练,也会影响打拳放松。有的人打拳时间不长,学了好几套甚至十几套太极拳,心思都用在记套路上了,以至没有心思去探求放松问题。
致使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不自然,影响打拳质量和养生效果。俗话说,熟能生巧。
十招会,不如一招精。拳经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套路熟练,打拳才能放得开,松的透。
久而久之,内劲自生,外柔而内刚,进而达到出神入化。打拳如同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到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山小。
登山的路有很多条,只有选择一条持之以恒,才能到达顶峰。如果今天从南坡上,明天又从北坡上,后天再从东坡上,结果只能在半山腰转悠,终而望顶莫及。
第三、方法正确,姿势准确
在动作过程中方法不正确,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不能做到放松。
比如,上步时,后腿的膝、胯关节没有松开,就将后腿挺直地向前迈出,就会显得僵硬。定势时姿势不准确,也必然影响放松。
比如杨氏太极拳左搂膝拗步,前按的右臂如果肘没有坠下来,形成外扬的状态,那么右肩窝就紧,并且连带右胁紧张,如果右肩前探,不仅破坏了“外三合”,而且也造成了后背的紧张。
凡此种种,当细研之。因此在打拳的过程中,方法正确、姿势准确,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
否则,即使心里想放松,口里念放松,身体也还是没有放松。要做到方法正确、姿势准确,必须有明师指点。
第四、要有功力
这个功力主要是指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不好,站也站不稳,下也下不去,也不能使身体完全放松。
比如分脚蹬脚,由于平衡性不好。造成身体晃动,结果四肢百骸都跟着紧张、僵硬。因此要加强平衡性、柔韧性的习练。
比如站桩、压腿、涮腰等各种柔韧功和平衡动作的辅助练习。平衡性、柔韧性越好,打拳时松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