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
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
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的相关争议
为了推广简化太极拳套路出版了有关书籍、简化太极拳录音带,以后还出了VCD,对推广普及太极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这些书籍、VCD只讲了形体动作,忽略了意气运动,致使学习者将太极拳理解为形体动作,将太极拳练成了体操运动。
这样练法,虽然也能活动筋骨,但是,跟太极拳应有的健身功效相比,则大打了折扣,更谈不上练出太极功夫。
24式简化太极拳在套路编排上也有问题。例如,24式简化太极拳,一开始就是以进步分展势应对前侧之敌的招式——野马分鬃上手,违反了先易后难的学练原则。
野马分鬃,在技击上是以拗手进按,进顺步占势,伸顺臂分挑,招式较复杂,还要三式连续进步,对初学者来说有较大难度。
再说意气上,一开始就练分展势,意气上行、下沉,学者没有基础是不能理解的,无从练起,更谈不上练好。
这种套路编排上违反了“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除非将其练成没有技击意义、没有意气运动的太极操,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练法。
退一步说,如果有人初学就能将左右野马分鬃的意气运动能练好,又是违反初练意气运动应先降心火,先使心肾相交的原则,于初学疗疾健身不利。
其次是拳式太少,全套仅24式,运动量太小、锻炼时间太短,演练一趟套路不能进入太极状态。
主要拳式重复太少、不足以行气通经。还有个别拳势的动作,不符合阴阳相济,阳消阴生的原则。不利于阴阳调和,舒畅经络,调和气血。太极拳套路应满足一些条件。
总的来说是应符合拳理、医理。
一是一套拳连续演练的时间长度,应能满足锻炼需要的运动量,练一趟拳能进入太极状态并练经必要性的时间;
二是一些主要拳式应有足够的重复,以利于练意行气,畅通经络;
三、拳式动作编排应符合太极阴阳原理,即虚实开合,动静进退,收发蓄放,应符合阴阳消长的原理,练拳行气能调和阴阳,健壮五脏。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拳势动作的开合进退,招式的收发蓄放,不应成单。阴极而后阳生,动作不应有半途而返。
否则,动作不顺,意气不畅,不利于疗疾健身。
不论练那种套路,简化太极拳或者任何太极拳套路,只要根据这些道理去体悟,发觉不顺,就加以改造,使得套路动作符合拳理、医理,即符合太极阴阳,经络养生的原理,都可能按养生练法,而获得较好的疗疾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