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适当的练习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太极拳的教学也是非常多的,生活中可以经常观摩学习,今天可以来学习一下陈氏太极拳劲路五要素。下面随着陈氏太极拳教学来了解一下吧!
陈氏太极拳劲路五要素
一、陈冲太极拳劲路五要素
怎样能做到整体螺旋缠丝以造势出劲路呢?无真中正,即无真平衡,当身上没有挂力,必然无安舒之感,就会产生向上的撑与轻。
没有向下的松沉与向上的撑轻,便无法产生真正的空胸实腹,以及分配到两腿两足两腰胯的真正的虚实变化。故无真中正即无真虚实。
无真虚实,必然不能使肢体运动与呼吸同步,既影响呼吸的顺畅,也无法实现虚实的佳转换,无虚实的佳转换,也就无呼吸的内动外行。故无真虚实即无真呼吸。
无真呼吸,即无法实现内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即不能周身一家,不能周身一家,便处处散乱,便无法形成专注的意念。故无真呼吸即无真意念。
无真意念,便无法恰到好处指挥身体,即不能以心令气,以气运身,也就无真正的整体螺旋缠丝。故无真意念即无真缠丝。 无真缠丝,便无真开合,必然不能真造势,也就无真劲路可言。
故,陈氏太极拳,乃至所有太极拳,其劲路修炼,必然要求同时满足以上五个要素,即真中正、真虚实、真呼吸、真意念,真缠丝。
总之,太极拳,以中正为依托,以虚实转换为枢机,以呼吸为引领,以意念为指挥,以缠丝为开合,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织中,恰到好处地借助自身重力及地面反作用力,实现用意不用力,以形造势,以势生劲。
这其中,虚实转换尤其重要,否则,变转不灵,便是双重,“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否则,必然“率皆为人所制”。
二、劲路的目的在于造势
譬如一根有弹性的橡胶管,将之按某一方向拧转,使之盘旋曲折成一根弹簧,然后松开手,它便自动展开,恢复形变,即重新变直,变长,变匀称,变鼓胀。我们将盘旋曲折的过程叫顺缠,将重新展开的过程叫逆缠,从这个意义上看,顺缠是真缠,内合而柔蓄,逆缠是解旋,外开而刚发。太极拳的劲路,说到底,就是这样一个盘旋与解旋的互变过程。
换句话说,太极拳就是这样一个以形生势,以势运劲的造势艺术。 所以,太极拳又称十三势,其套路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起势,运势,用势,收势的过程。与人较技,也全在以势合势,以节击节,借人之力,顺人之势。
故拳论有“得机得势”四字真言。 什么是势,《孙子兵法》回答很明确:“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与此不谋而合,拳论云:“棚劲义如何,如水负行舟。”棚劲是太极拳的母劲,其如水负行舟,与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同为造势,一目了然。 陈氏太极拳始终强调,劲路的目的是造势,即以形生势,以势运劲。
三、劲路要求整体螺旋缠丝
老子云,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按照这个思路,可以想见,人在母腹,初为胚胎,与母同息,无思无虑。逐渐发育,生手生脚,展开成人。
这其实是一个DNA双螺旋结构解旋,而翻译出蛋白质,并逐步构建出机体的过程。再按照“顺则凡,逆则仙”的思路,佛道之人往往都是以天地为母腹,合手盘足,打坐修真。即生长发育为解旋,打坐修真为盘旋。
仔细研究人体解剖学,肌肉、韧带、骨骼等的组织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具有整体上的螺旋盘曲的特点。当我们端碗吃饭,就是向内盘旋,即顺缠。当我们挥手说再见,正是向外解旋,即逆缠。这些动作做出来,总是毫不费力,不思而得,极其自然。依据这样的生理构造,太极拳才能用意不用力,以松为法,并必然地要运用螺旋缠丝来完成动作。
但是,作为造势艺术的太极拳,来源于生活,并必然要求高于生活。因为生活中人们总是只用局部肢体的缠丝,甚至不用缠丝,从而在遇到较大阻力时,必然地使用局部肌肉的僵拙之力。
而太极拳却要求整体螺旋缠丝,即从足到手,从根到梢,必须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否则,就不能造成出强之势,形成大之劲,产生佳身心状态,以利技击与养生。
这诚如拳论所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因此,陈冲太极拳,尤其重视整体螺旋缠丝。
四、浅言陈冲太极拳八法劲
有必要强调的是,手之阴阳刚柔者,实为造势,即整体螺旋缠丝之结果,即一棚一缠,一开一合也。
合抱为缠,顺缠也,外开为棚,逆缠也。呼领为棚,顺缠也,呼放为缠,逆缠也。相错九十度,合为一周,相辅相成,非“松”不得。顺缠为真缠,团聚而柔蓄,其小无内,松而自至也,逆缠为假缠,解旋而刚发,其大无外,自然而然也。
明此之理,可有效避免缠丝太过,自己擒拿自己。 故从体而言,棚与缠,实为一对阴阳,互根互生,各有侧重而呈此消彼长之势。从用而言,棚与捋,亦为一对阴阳,以开为源,上展为棚,以合为基,回带为捋。
但就本质而言,都是棚缠之互根与消长使然。再以意蓄发,双合以开而生挤,双开以合而生按。此四正手也。实已寓四隅手,即方位、角度、力点之随意念而灵活运用也。
简言之,棚合手即生采,捋开掌即生挒,挤折臂即生肘,按断肩即生靠。此中又有无穷变化。但终究不能离开整体螺旋缠丝而得之。
总而言之,恩师每授人拳法,总毫无保留,必从中正、虚实、呼吸、意念、缠丝,此劲路五要素入手,而缠法中又必重视单手顺缠丝,单手逆缠丝,双手顺缠丝,双手逆缠丝,左顺右逆缠丝,右顺左逆缠丝,以及进步缠丝的练法。
此实为太极拳体用之根本修炼法,又大道至简,极其成体系,非一般拳法所可比拟,真正功德无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