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对练习太极拳非常重要,习拳者对意境控制都很注重。太极拳教程中对意境有详细的描述,初学太极拳的人体会不到意境,可以参考一下太极拳教学,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太极拳的意境。
太极的意境
练习陈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习时要时刻注意体会太极拳的意境,包括名家,也是感受自然意境,提高自身修养意境。
一、体察名家意境
历代太极名家,穷毕生精力,使功夫达到很高境界。他们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以身心的体会,提炼出太极功夫的意境。
对于后学者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些意境的描绘,不仅令我们神往,也是我们习练太极功夫的准则。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门派成立早的门派,陈氏太极拳的先辈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陈式太极十八代宗师洪均生,品味太极的轻灵如“回风燕子,点水蜻蜓”,超逸如“流水潺缓,行云飘飘”,雍容如“沧海旭日,泰山苍松”。
当代太极名家王成在练拳时形容“卷藏芥子阔,放开天地窄”,充分显现了太极的“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的精髓。而太极则以棚劲为神奇,王成老师在解释棚劲时则以“你发力我撑舵的劲为棚劲”,浅显易懂,言简意骇。
要想真正体察到名家的高深意境,首先要按照名家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勤加练习,而更为重要的是虚心求教,多与高手交流,悉心感受名家的言传身教。由此才能不断进步,进入更高境界,正所谓“一层又一层,层层妙无穷”。
二、感受自然意境
人体是小宇宙,自然界是大宇宙,所以太极拳就是将两者相统一,所以在练习时要感受自然境界。
陈式太极拳体现了自然规律和古老的哲学思想。从练习太极中感受自然意境,从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极蕴含。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适应自然,融于自然。同样太极也必须适应自然,融于自然。
把高山大川的壮伟融入太极,使太极呈现出雄浑气象;把长江大河的汹涌融入太极,则产生太极劲力滔滔不绝的意境;把蓝天白云融入太极,在习练中尽情感受太极的隽永、雍容和飘逸。
历代名家辈出,而太极风格不同,甚至由陈式而逐渐演化出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这就是缘于各人境遇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对太极的理解、对自然意境的感受不同。
当然,感受自然意境,并不是练太极时强制性的意念,更绝非练习太极时所追求的幻觉。而是我们在太极拳中体现自然的气象,从心灵上得到大自然的熏陶,从技术上得到自然意境的启发,例如“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
袭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这就是自然与太极拳术的融合,“行云流水,淳朴自然”,其本身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而太极拳源于自然,在练习中也应该感受自然,体现自然,以大自然作为太极拳的源泉,从而不断提高太极境界。
三、提高自身修养意境
古人崇尚“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走遍千山万水,感受山河壮丽;踏遍大江南北,体察风物人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历练,这都是人生的修为。同样太极功夫也讲究千锤百炼。
古人常说“拳打万遍,其义自现”,要想达到极高的境界,一流的水平,必须历经艰苦,长练不懈。而太极拳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国千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人文武双修的智慧的体现。
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武练”还有“文练”,文以养性,武以修身。太极作为一种功夫,更体现为一种境界。提高自身修养意境,是练好太极功夫的必要条件。
用意不用力的内涵
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为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实上,任何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识的指挥,只不过太极拳更强调用意这一点。
它要求每一动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终都要在“意”的指挥下运行。如“起势”这一简单动作,也必须在意识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轻轻下按。
太极拳的一些列动作和要求都是受“意”所支配的。
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重要的是要神经系统去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一点对于只为健身而习拳者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