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练习注意事项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陈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
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
实践证明,练习陈式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 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
练习陈式太极拳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练习陈式太极拳要重视动作技术的规范性
可以说,陈式太极拳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来自于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本身。
所以,练习陈式太极拳首先要做到动作正确,只有动作符合技术要求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大家知道,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以腰为轴、肢体沿弧线运动;劲力要求是:缠丝劲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那么这些要领和要求对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妨作以下分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那么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就会相对拉长、舒展。
而我们的中枢神经就是贯穿于我们的脊椎中间从大脑连接于我们的肢体各部的,因为颈椎、腰椎、尾椎相对拉长、舒展,神经传导就会更加通畅、大脑和肢体的神经反射速度就会加快。
颈椎和腰椎疾病大多是由于相邻的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受力不匀的情况造成的,如果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而变得舒展,那么颈椎、腰椎的间盘之间就会趋于平行,相互受力也会趋于均衡,再加上“以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改善它们之间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关节疾病的功效。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的同时,我们的胸、腹腔也就会相对扩大,那么胸腹腔内的心、肝、肺、脾、肠、胃、肾等内脏器官就会恢复到相对原始的状态,再加上“从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对这些脏器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从而使呼吸系统、微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也就达到了防病、治病的健身效果。
其次。演练陈式太极拳的劲力方法要正确。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第二,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意量的适度和量的积累
练习陈式太极拳,运动量一定要适度,既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陈式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运动量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即使是为了比赛,运动量也不应该过度超量。除了整体运动量不要过度以外,还应该注意身体局部运动量的适度,特别要注意下肢受力不宜过度,以免膝关节形成运动性损伤。
健身者更应该注意运动量要适度,一般情况下,练习时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练习后以感觉不累为原则。另外,练习陈式太极拳还要注意量的积累,在注意每一次运动量适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量的长期积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长期坚持。
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太极拳健身也是一样,只有长期的运动量积累才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第三,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养生
养生是指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质量,它不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内容,还包括修身养性的深层涵义。学练陈式太极拳,不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还应该注重个人的修为。
在陈式太极拳的传统理论中,包涵了许多优良哲学思想。其中,一些哲学思想不仅对提高技术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超出指导技术的范畴,延伸到个体指导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现实生活当中。
例如:“立身中正”、“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等这些都是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如果把它们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联系起来,也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身中正”可以指导人们为人要坚守一些原则,不能偏离为人宗旨;“内外兼修”则可提示人们德才兼备,既要注意内在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外在能力的提高;“刚柔相济”可以告诉人们处事既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刚柔相济”方能大成;“动静结合”可以劝诫人们不要以一时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忧,应该以动静、发展的辩证思想来看待世事,
第四,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重理论学习
练习陈式太极拳不仅要注重动作技术,还应该重视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太极拳理论,才能用它来指导技术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陈式太极拳的技术水平。
反过来,通过动作的练习来体会和感悟太极拳理论,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理解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和加强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演练是全面提高陈式太极拳技术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