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习惯每天排便一次,但也有的人几乎一个星期只排便1-2次。这些人不同的排便习惯,影响了人体内的大便可能会在人体内堆积很久,但出乎意料的是,每天人们的进食都没有受到影响,那么体内的便便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会出现排便次数不同的差异?
排便次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胃部和胃酸、胆汁等结合后,被初步消化,然后在肠道内被不断的吸收营养。最终食物消化的残渣会带着肠道内的垃圾毒素等一同排出体外。
排便次数也受到消化的影响。人们的肠胃功能比较好,那么食物就能被及时的消化分解,肠道吸收营养后尽快的排出体外,但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肠胃蠕动减慢,那么便秘、排便不畅的问题也就更容易出现。
食物的差异也会对排便产生影响。吃糯米制品或者一些坚硬的食物,不能被肠胃及时的消化吸收,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影响排便等情况。但经常吃生冷食物或者火龙果之类能够润肠通便的食物,也会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导致排便的次数更频繁。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大便形成需要从摄入食物开始后的30个小时左右,因此不管是一天一次排便还是一个星期2-3次排便,只要是形成了排便规律都是比较正常的。
原本一周一次排便的人长时间不排便,体内的便便都去哪儿了?
答案是,囤积在肠道内。人体形成的大便一开始具有一定的水分,这时体积也会比较大,如果能及时排出,也是比较顺畅的。但在长时间不排便之后,其中多余的水分,就会被肠道再次吸收,体积就会缩小,这个时候再排便,就会出现干结的大便,甚至影响排便困难,引发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