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各项机能容易受阻,导致血运不畅,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有研究表明,冬季是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的高发期,许多身体欠佳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不少人觉得喝酒能使人身体感觉暖和,便将饮酒御寒作为冬季养生的一项重要事项来坚持。
但从医学角度讲,这种养生防寒的方法并不科学。医学专家表示,人在饮酒后,之所以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是因为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另一方面,乙醇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对寒冷的反应不敏感。专家表示,饮酒御寒只是一种错觉,酒精中的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进而会使体温下降。因此,饮酒御寒,不仅起不到御寒作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冻伤等症状。
别轻易尝试冷水浴
民间一直把洗冷水澡看成一种锻炼方式。许多人认为,在寒冷的冬天坚持冷水浴,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意志。
专家表示,冷水浴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机体心跳加快、呼吸加深、血流加速,不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还能够使皮肤变得更加柔软有弹性。同时,洗冷水澡有助于增强人体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症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没有养成冷水浴习惯的人,别在冬季轻易尝试这种锻炼方式,否则很容易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专家建议,冷水浴要循序渐进。人体自身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冷水浴要从秋季或初冬开始。同时,洗冷水澡的时候应该先做“热身”运动,用手搓皮肤和关节,直到身体略有发红、发热。洗浴时,应当先向四肢淋水,数分钟后再冲胸、背部,给身体一个缓冲过程。同时,冷水浴的水温不要太低,以5℃—10℃为宜,冲澡10—15分钟即可。
冷水浴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用毛巾擦至皮肤微红发热,促使皮下血管迅速扩张,这时全身会感到温暖舒适。
“洗洗睡”不科学
在天气寒冷的秋冬,不少人喜欢临睡前才洗澡,带着暖烘烘的身体躲进被窝,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的习惯。
专家介绍,睡眠往往在体温下降后来临,而秋冬临睡前洗澡,热水浴会使体温升高,推迟大脑释放出“睡眠激素”,影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而且在热水浴后,身体血液循环旺盛,此时却马上躺下,强制身体进入休眠状态,久而久之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专家建议在浴后用湿毛巾冷敷额头5分钟,让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后,再入睡。
洗澡好在饭后一两个小时以后或睡前两小时左右进行。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洗澡时间,如体质虚的老人,可以选择冬季中午阳气旺的时候洗澡,这样能达到互补的效果,不易生病。
不吃肉不长胖
冬季进补容易使脂肪增加,因此,有些热衷瘦身的人在冬季反而选择吃素,认为冬季少摄入脂肪更利于减肥。
专家表示,有些人虽然在冬季吃素食,但烹饪用油并不少,而油本身就是脂肪,这种情况下一样可能摄入过多的脂肪,甚至带来肥胖。素食一样提供能量,虽然不像肉那么突出,但豆制品里有丰富蛋白质,水果里有丰富的糖分,如果总热量过剩,或者蛋白质、糖摄入过多,一样可能转化为脂肪,那么后的结果依旧是肥胖。
当然,随着现在对于营养和健康的研究深入,问题还不只是这么简单。专家表示,现在临床很注意一种“隐形肥胖”的现象,就是有些人体重不算高,只是轻度超重甚至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可是体内肌肉比重太少,脂肪含量却很好。这种人虽然“不胖”,但依旧是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