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痢疾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饮食史、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此外,尚需结合实验室检杏和特殊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并指导临床用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诊断痢疾最常用的也是最便捷的检查方法。病人一旦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应首先注重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时,应先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和气味等性状。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多为粘液脓血便,而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往往呈果酱样,有腐臭。还需进行粪便涂片显微镜检查和粪便细菌培养,以确定具体的致病菌株,协助临床诊断,以指导临床用药。
2、钡剂造影检查和血管造影术:钡剂灌肠造影检聋主要适于结肠病变的检测,但对疑有结肠穿孔、肛裂严重及腹泻达到一日十余次者,则不宜用灌肠法。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前应彻底清除肠内粪便,以免形成假象,干扰诊断。一般检查前一日进少渣饮食,多喝水,晚上8点后不要再进食(最好前一日傍晚服轻泻剂),检查前再做一次肠道清洗,经1~2小时待残余的清洗液吸收后可行检查。若行钡剂与空气双对造影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饮食、饮水、泻药等综合方法,而尽量不用清洗法。血管造影术是先往血管内注入液体造影剂,让小肠的血管内充盈造影剂,然后利用数字减影X线技术(DSA)进行摄影,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可以从血管的异常征象推断小肠出血部位及可能存在的肿瘤、炎症及肠外情况。
3、内窥镜检查:自20世纪60年代光导纤维问世以来,各种纤维内窥镜检查迅速发展,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结肠镜及小肠镜等日趋普及,与纤维胃镜、十二指肠镜等一道,成为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内窥镜检查由于可直接观察粘膜病变,故常用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的鉴别诊断。但有些情况下不宜进行肠镜检查,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冠心病有严重的心律紊乱者,中毒性痢疾、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量腹泻便血者,腹腔或盆腔手术后腹腔内广泛粘连者,妊娠及患有精神病不能合作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