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急性黄疸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0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性肝炎病史。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特殊人群肝炎的表现
(1)小儿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多为黄疸型,以甲型肝炎为主。一般起病较急,黄疸前期较短,消化道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较明显,早期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疾病。肝脾肿大较显著。黄疸消退较快病程较短。婴儿肝炎病情较重,可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小儿慢性肝炎以乙型和丙型多见,病情大多较轻。因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感染HBV后易成免疫耐受状态,多不表现症状而彻底隐性感染,或成为无症状HBV携带者。
(2)老年病毒性肝炎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以戊型肝炎多见,以黄疸型为主。老年慢性肝炎较急性者为多:其特点是黄疸发生率高,黄疸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淤胆型较多见,合并症较多,重型肝炎比例高,预后较差。
(3)妊娠期肝炎
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感染肝炎病毒后症状较重,尤其以妊娠后期为严重,其特点为:消化道症状较明显,产后大出血多见,重型肝炎比例高,因而病死率也较高。可对胎儿有影响(早产、死胎、畸形)。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时病死率可高达30%以上。如为HBV或HCV感染者,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该研究6月15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LancetInfectDis)杂志。并有德国学者为该研究配发的同期述评。
此项研究纳入48例初治基因1型慢性HCV感染患者(无肝硬化),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予以Peg-IFNα-2a(180μg/w)和利巴韦林(1~1.2g/d),联合安慰剂或3种不同剂量的daclatasvir(3mg、10mg、60mg,qd)治疗48周。结果如表1、2所示。
同期述评观点——研究结果令人振奋
NS5A抑制剂与HCV感染
对HCV生命周期(图)的探讨,使我们得以研究针对不同病毒复制阶段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很多新型抗病毒药物,如NS3/4A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酸)类似物和非核苷类抑制剂、以及NS5A抑制剂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对基因1型HCV感染而言,以往标准治疗方案为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如特拉泼维与博赛泼维的联用显著提高了上述联合治疗效果。
然而,上述三联疗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问题,及其与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安全问题(如包括Peg-IFNα-2a、利巴韦林与特拉泼维、博赛泼维联用可能导致的贫血,以及与特拉泼维联用可能导致的皮疹)——制约着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此外,三联疗法治疗流程相对复杂,如须每天3次给药,且每次给药量较大,患者还须严格限制饮食,以上因素制约了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的应用。